由钱钟书假书信看拍卖会“行规”
0条评论 2013-06-07 09:42:53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即将在中贸圣佳拍卖亮相的钱钟书《也是集》书信手札。

《也是集》书信手札。

记得有位朋友说过:当代某些中国人造假已登峰造极,药有假的、食品有假的、国外名牌有假的,文凭有假的,论文有假的,字画有假的,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造假者做不到。我也算是个与艺术想象略略沾边、又编过剧本写过小说的人,但想象力还是严重跟不上“形势”。

却说前些时,某拍卖行不顾杨绎先生反对,欲强行拍卖钱钟书、杨绛的一批私人信件。杨绛异常激动,当时我还乱想:拍卖行把人家私密书信拍卖固然不对,但杨绛和已故的钱先生“交友不慎”也有教训,还想写文章劝杨绎先生是否该“清理”一下朋友。殊不知是我的想象思维傻了,昨天(6月7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等披露:原来某拍卖公司公布的两封钱杨致友人魏同贤书信,竟然是伪造的假货。健在的魏同贤先生(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对着电视镜头严斥了此等造假行为,炒得滞沸扬扬的钱杨书信拍卖事件,其背后的“黑水”真的还很深。

魏同贤记者说,他“绝不会”把书信交给拍卖行牟利,事实上他收到过的钱钟书私信依然珍藏在家,并且从未示人,而某拍卖行公示的两封钱致魏同贤的“书信”,笔迹也不对。所以,看来这拍卖本身,原先就是有人想圈钱的一场大骗局,他们本来想通过恶炒,引诱别人去上当,然后将假书信拍个大价钱,没想到炒作过度,让媒体穷追猛打露了马脚,看来,是丑剧的“脚本”没有编好,所以建议骗局的制造者,不妨重招些更“优秀”的编剧。

据说拍卖行有“行规”:即使拍品系抢劫、盗窃或伪造,拍卖行一律不负责任,也对委托拍卖人绝对保密,而这还是“国际惯例”,此种指卖德行虽令正常人费解,但拍卖行偏能理直气壮。上世纪90年代就发生过吴冠中斥责强行拍卖的《炮打司令部》为“假画”的事件,吴冠中绝对否认这是他的作品,但拍卖行坚决认定此乃吴氏画的。由于该行业的“行规”可以超越法律、道德底线,所以拍卖行凡遇拍品被质疑,一般都是傲慢以对,此次保利在拟拍的拍品被证明系假货后,也以“真膺话题不便参与”而拒绝回应,凸显有恃无恐的傲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