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舟:关于钱钟书书信拍卖的十点思考
2013年春拍期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将举办“钱钟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对钱钟书的66封书信和《也是集》手稿、杨绛的12封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钱瑗的6封书信集中拍卖。杨绛先生随后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拍卖。由此在法学界、文学界、拍卖收藏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名人书札拍卖的大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发对的;有说法的,也有讲理的,各方人士纷纷发表高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月31日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原定于6月1日在近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札专题研讨会取消。” 6月2日,保利拍卖在其网站上发布声明,撤拍春拍涉及的钱钟书与杨绛先生的3件信件;6月3日,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也发表声明称,撤拍1件涉及钱钟书先生的书信。截止到目前为止,虽然中贸圣佳对这场由其引发的争议始终保持沉默,但是其正在承受的来自各方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名人书札拍卖在国际国内拍卖场上都是屡见不鲜的。近年来市场行情有明显攀升的趋势,名人信札已经成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场上的常见拍品。钱钟书先生的书信、手稿和书法作品都曾多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且成交价格不低。比如,钱先生于1986年用行草书抄写的《钱默存诗册》2009年以62.72万元拍卖成交,1947年作的《致黄裳信札二通》在2011年秋拍上以14.95万元成交,同年,其《致虞愚信札》成交价达12.65万元。名人书札拍卖中并非不存在争议或法律问题,只是以往名人书札拍卖除收藏界外,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同样也没有引起过法学界的思考。这次则不同了,杨绛先生以其102岁的高龄所展现出来的维权态度和决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并将长期以来名人书札拍卖中隐藏的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其中的法律问题也开始引起法律界人士认真的思考。作为这一事件的旁观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请拍卖界和法律界同仁批评。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