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是2013古董珍玩专场综述
0条评论
2013-06-09 11:15:2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清雍正 矾红九龙罐 高18cm
脱胎玲珑专题中不但有好的瓷器,还有高品级的杂项。黄杨木雕雪山大士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传是2013古董珍玩专场综述
雪山大士,又称瘦骨罗汉、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这一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土,历经隋唐,也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俗之身如能经得起苦行的考验,便可修成正果,更常被用来赞誉人们安贫乐道的志趣。黄杨木雕始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之际。著名诗人李渔《闲情偶寄》里评道:“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苏东坡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所以黄杨木也有“知命树”之美称—以能安于天命、安守困境,励人心志。此件雪山大士坐像运刀爽利奔放,大胆而不越规度,剔凿骨骼筋脉或衣裳褶纹,均出于运斤成风之雕琢,而面部的雕造手法高妙,最为精彩之处在于面部眉毛、胡须皆卷曲,雕琢细致。颧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肌骨颇为微妙。既使人物神态显得生动,又体现出罗汉修行清心寡欲的性情,可谓精彩有致。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