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年轻化是利还是弊?
赵利平:我们还留意到一个现象,现在的很多书法大奖赛,获奖作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书坛的发展是利是弊?
张桂光:书法精英越来越年轻自然是好事,但切不可鼓励他们将精力都花到冲击大奖大赛、追逐名利上面,要注意功力和修养的全面提高。有些年轻人得奖的作品确实很不错,但遇到命题作文却易失水准,这就不太好了。去年广东书法家协会迎十八大的展览,所有作者都按分配的内容书写,一些人的参展作品,就表现出与获奖作品有较大的差距。
我听说一些人,将王羲之的字都输入电脑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根据要写的诗,将各个字从数据库里调出来,在电脑上将每个字放大、缩小,调出最完美的比例,编排好,然后再打印出来,成百张、成千张地照着临写,然后挑出一张最好的投稿。这也许能够创造一张好的作品,但不注重其他方面的提高恐怕不是方向。
陈志平:当代书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展览机制下的产物,一切都是为了展览。古人的书法并不是这样,我们欣赏一幅古代书法的时候,是需要“六根”互用的。而当代书法存在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弊端。普通老百姓不懂得欣赏书法艺术的精微之妙,看到有人能把一个龙字写成一条龙的形状,或是将一个鼠字写得就像一只老鼠,以为这就是书法。所以说,书法艺术的普及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张桂光:今天书坛的大势,更多的是强调书法的笔墨意趣、篇章布局的装饰性、工艺性,而不是它的文化意蕴,书法作品的工艺性、装饰性甚至超过书写技法本身,更不要说文化意蕴了。似乎书法作品中的字写对写错、书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没关系,大有将书法艺术跟文化意蕴剥离之势。发展的结果可能会蜕变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我认为,这不是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唯一道路,我们还是要在继承传统上面花大力气。我还是提倡老办法,学书法还是应该从临摹字帖学起,要学习传统的用笔、章法布局的规范,遵循传统的审美法则。
陈志平:应该说展赛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虽然诱之于功利,但也的确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书法的行列中来。现在无视功利学书法的人固然有,但也有很多人为了谋求功利而学书法,展赛刚好符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客观上也推动了书法的发展。虽然如此,但决定权在评委,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评委决定了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高度”。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