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0条评论 2013-06-09 09:46:1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许悦

学者书法有没有收藏价值?

赵利平:现在可谓遍地“书法家”,那么,书法家应该符合什么样的标准?

张桂光:这不单单是书法界,而是整个文学艺术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写几篇文章,就以文学家自居;画几笔画,就以画家自居;写几首诗,就以诗人自居。要正确认识自己确实不容易。

什么人才够得上是书法家?按道理,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应该都是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按道理就是国家级的书法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按道理就是省级的书法家,而地市级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自然就是地市级的书法家了,关键是看入会的条件有没有把好关。书法家协会的发展、壮大是好事情,但发展太快也难免有不符合条件的人加入。

陈志平:作为一个书法家最基本的条件,我觉得就是技术。在技术过关的基础上,再追求其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就是人和文赋予的。人和文本来是正面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滥竽充数的人多了,技术没过关,打着名人或学者的招牌钻空子。

王世国:什么是书法家?书法家就是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熟练掌握书法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的人。

赵利平:但现在很多买家自身的书法鉴赏力不足,他们买书法作品很容易就被忽悠了,对着头衔买,藏了一大堆这个主席那个主席的书法。几位对书法收藏有什么好建议?

张桂光:收藏价值跟艺术价值不是一回事,一些名人书法作品的收藏点可能不在艺术价值上,却可能会有文献或史料方面的价值。收藏书法要是不想被骗,就必须对中国传统书法有所了解,我很强调传统,即使你不写字,也要多看,对整个书法史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其次,收藏必须看原作,看印刷品和看原作的感觉是很不一样,只有看原作才会有直观的认识。但现在玩收藏的人很多没做这一功课,靠听故事、听头衔来买东西,肯定上当。

赵利平:如果从学术角度来讲,现在市场上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垃圾,但如果从投资价值来讲,这些书法作品还真的能够实现保值升值。

陈志平:这就要看你购买的目的是收藏还是投资了。但书法的技术含量还是最重要的,技艺之外,如果有学术的背景,这样的收藏当然就更加稳妥了。所以学者书法还是值得收藏的,学者本身就是名人,艺术、文化、名气三位一体。投资官员书法的风险就相对大些。

从收藏品本身来看,古代书法现在还有一些漏可以捡,比如岭南名家梁佩兰、陈白沙等人,无论是从艺术收藏或是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他们的作品都是好的。

王世国:判断一件书法作品是否具备收藏价值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真、优、高、古。

“真”就无须多说了。“优”是指同样一位书法家,他的精心之作和他的应酬之作往往相差甚远。比如董其昌,虽然市场上他的赝品很多,但实际上有的写得较差看起来像是赝品的,其实就是他写的,只不过是他的应酬之作罢了。所以收藏要选优。“高”,是指你收藏作品的书法家在历史或现实中的地位要高。“古”,就是年代当然是越久远越好,因为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淘汰。

我对收藏者有个建议,就是要懂鉴赏、重艺术、看名头。你搞收藏要懂得鉴赏才行。但如何提高鉴赏力?歌德说过,艺术鉴赏力需要用最好的艺术作品来培养。最好的书法作品,自然就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留下的作品。重艺术就是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还要看书法家的名头,但绝不是他自诩的虚名。

我认为搞收藏还要具备眼力、财力、耐力和懂得借力。有眼力,就是要目光敏锐;有财力,就是收藏应该量力而行;有耐力,就是收到好东西你要能守得住;同时还要懂得借力。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富可敌国,王羲之的《平安帖》、《奉橘帖》等八幅书迹都是他的藏品。他除了眼力、财力、耐力之外,还知道借力。大书画家和鉴赏家文征明就是他的第二双眼睛。文征明的两个儿子文嘉、文彭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他家里,帮他鉴定东西。现在的收藏家也可以找真正懂得欣赏书法艺术的人帮忙掌眼。

书法的未来在哪里?

赵利平:当代书法的发展现在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一股是市场的力量,另一股是中小学生的书法学习潮流。但也有人说,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年轻一代书写能力的不断退化,书法总逃不过消亡的命运。几位怎么看?

张桂光:2011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开展书法课教学,这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普及,是一件大好事。我认为,在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中,应该强调传统的继承,而不是创新。我主张小学一二年级先不要接触毛笔字,先写硬笔字,而且要写规范字,先对规范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后,再去临摹字帖,因为字帖里面有很多不规范字。第二,学书法一定要从传统入手,从临摹字帖学起。

现在书法课的时间有保证了,每周一节课,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师资没保证,都是班主任老师上书法课,他们并没经过书法的系统学习,又怎么能够教好书法艺术?所以我觉得教育部应该将书法老师跟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上岗的书法老师必须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假如有这样的要求,中小学就需要大批的书法老师,师范学校书法系的毕业生就有出路了,生源自然也有保证了,良性循环,更能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

陈志平:当代书法的发展,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高校书法教育正在崛起。从上世纪80年代书法复兴以来,中国当代书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觉得书法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书法家,而是在于文化的传承。高校有不少博士、硕士从事书法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很大,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而进一步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从目前发展来看,未来书法发展的希望聚集在学校,尤其是高校书法的发展充满了“正能量”。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