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洋:民国红木家具是价格洼地
0条评论
2013-06-13 09:47:53 来源:北京日报
傅 洋
皇城根下长大的王增,一口京片子,语气,腔调很像传统曲艺演员。
“您瞧这桌子,这是喜鹊登梅(登眉),这是犀牛望月,这是凤凰牡丹,这是双如意,这是福禄(葫芦)万代,这是连年有鱼(余),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也是过去人们生活的一些信仰。”
“再看这图案叫"拉钱"古代人也很现实不是?这个是回字纹,是官制的图案。过去刚装修房子后,安置好家具,还有一些需要“填瓤子”,就要置办一些家具古玩,地上的东西买桌椅板凳、桌上还要摆一些座钟、胆瓶、镜子,取吉利的谐音:“终生(钟声)平静(瓶镜)”。
过去是玩主、藏家的王增,自从从事拍卖行业后,按规定不能自己再收藏了,但遇到好东西仍然忍不住向人介绍。在他的仓库里,处处是宝贝,虽不见得值钱,但每件都能讲出文化和门道。
“看这屋的古典家具,基本就分为京做、广做、苏做三种。苏做比较玲珑、广做比较豪放、京做比较大气。怎么辨别?一块整板雕的是广做、攒起来就是苏做风格。京做一般带回字纹、古结绳,很多有皇家气质。有人玩了家具很多年,也分不清楚。”
搬出仓库里的一个12扇屏,王增告诉记者,现在能在拍卖市场拍出上千万的东西就是清中期的12扇屏和4件柜,这些家具上以有人物的最贵、其次是花鸟、第三是山水。说起价值上千万的4件柜,王增遗憾地告诉记者,曾经因为一块钱与价值近千万的家具之失之交臂。这还得从他入行开始说。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