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VS鲁飞飞
艺术银行=ARTBANK鲁飞飞=鲁
上海道明拍卖公司副总经理
ARTBANK:近年来,瓷器拍卖市场上的天价大多由青花、彩瓷创造,单色釉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您如何看待这三个类型的市场格局呢?
鲁:单色釉瓷器近几年一直未出高价,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拍品出现,在2004还是2005年的时候,香港佳士得拍卖过一只“雍正仿唐代器双龙耳尊”,当时以1650万落槌,今天如果再拍卖出来,一定过亿;去年秋佳士得有个约20件拍品,单色釉偏多的小专场,里面有对雍正天蓝釉直颈瓶,两只都有伤,但还是拍了3000多万,最重要还是要看拍品。
ARTBANK:在中国古代瓷器史中,宋代堪称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而在明清时期单色釉也屡屡有精品出现,您如何看待不同时期的单色釉瓷器的市场前景?
鲁:宋代单色釉主要是五大窑所产,好的传世品更为稀少,宋代单色釉对传承著录要求更高,几年前香港苏富比拍出的近7000万的官窑瓶和去年拍出的2亿汝窑,就如上面所说;清代单色釉同类型可参照较多,判断年代容易,许多品种有国际标准价,购买群体也大。市场前景一定是好东西会越来越好。
ARTBANK:清三代的单色釉无疑是目前的市场宠儿,但这一时期的单色釉品种众多,您建议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您最看好哪种单色釉品种?
鲁:这选择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简单点说,选择单色釉,颜色的好坏、釉面釉光的好坏、器形的好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算是一样的品种,可能价格相差也会很大。
ARTBANK:您认为单色釉藏品的专场拍卖对于市场的影响有哪些呢?
鲁:我印象较深的是,暂得楼与去年秋佳士得那场,相信大家以后会去更多地关注出处和著录品种。
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Baur,1865-1951)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年至1974年被分为四册著录于《TheBaurCollection》一书。本套书仅限量1000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其中就收录有大量的单色釉瓷器。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Carl Kempe,1884-1967)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等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华人藏家中以单色釉瓷器收藏著称的人较少,仅香港地区胡惠春、简永桢、徐展堂等几人知名。如竹月堂主人简永桢曾于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展出竹月堂藏元明清景德镇单色釉瓷器178件,已故藏家胡惠春收藏的康雍乾单色瓷器也于当年在京、沪、港三地巡回展览,为藏界所瞩目。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