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为巴塞尔艺博会的“量体裁衣”
0条评论 2013-06-21 14:43:1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中国画廊为巴塞尔艺博会的“量体裁衣”

中国画廊为巴塞尔艺博会的“量体裁衣”

2002年,巴塞尔艺博会进驻迈阿密开始扩展美洲市场,而在十年之后,巴塞尔又将目光投向亚洲,完成了艺术市场的全面覆盖,中国画廊具有了进入巴塞尔更加便利的条件,关于香港巴塞尔本土化的话题也一度成为焦点。但整体来看,无论在画廊品质、销售成绩还是藏家质量以及参观人数上,其中最为核心的依然是已经举办了44年的瑞士本土ART BASEL,即使有了香港巴塞尔的新平台,进入瑞士巴塞尔本部依然是很多亚洲画廊的目标。

巴塞尔的地域格局

数据显示,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亚洲画廊占据了五成以上的展位,而在甄选画廊和作品更为严格的瑞士本部,304家参展商是从近千余份申请中筛选出的,亚洲画廊只有21家,其中中国参展画廊5家。在这五家中国画廊中,真正进入博览会主展区Galleries板块的只有香格纳画廊、长征空间和广州维他命三家画廊。

主展区中的238间画廊分布于主展厅的一楼与二楼,聚焦于艺术世界和艺术市场的美国作家萨拉·桑顿(Sarah Thornton)曾经用一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两层展区的明显区别:“在巴塞尔大门开启之后,对昂贵的名家佳作感兴趣的收藏家迅速消失在一楼的各个角落,喜欢新兴艺术的收藏家都搭电梯上了二楼。”

画廊的分布情况与萨拉的描述很相像,位于一层的画廊例如佩斯画廊、里森画廊等多为来自柏林、巴黎、伦敦等欧洲当地与国际化的成熟画廊,带来的艺术品也以赫斯特、安妮施·卡普尔、村上隆、考尔德等具有一流市场地位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则是动辄百万,这些画廊大多已参展多年并具有稳定的欧洲藏家系统,所以在VIP预展结束之后,不少画廊的多件作品标签上都已经被贴红点售出,画廊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依然在忙碌着与客户讨论作品而没有闲暇接受媒体采访。

相对于一层展区,二层展区的画廊对于艺术品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偏向装置、影像、多媒体等颇具实验性的作品,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更加宽泛,既包括欧洲当地画廊,也涵盖了美洲、亚洲地区的画廊,其中三家中国画廊与首尔、东京等城市的画廊也主要分布在二楼。

对于作品销售情况,在记者对多家亚洲画廊参展商采访后了解发现,虽然大部分亚洲画廊并不像欧洲画廊那样直接以销售百分比和数字来说话,但他们对于巴塞尔的销售状况都表示颇为乐观,美中不足的是或许与香港巴塞尔展期距离近的缘故,不少亚洲藏家并未出现在巴塞尔博览会上。

“亚洲人没有往年那么多,或许是因为香港巴塞尔博览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部分画廊都去了香港,藏家也都去过香港,香港巴塞尔的作品质量和销售也都不错,相较于往年亚洲藏家少了,但是只要是过来的藏家都是质量很不错的,而且来到这里的亚洲藏家可能是真的要收藏作品的。”一位亚洲画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巴塞尔的明显特点。参加Statements板块的北京公社负人也在接受媒体时表示“今年瑞士巴塞尔上亚洲面孔看上去是有减无增。”

亚洲画廊在欧洲博览会上遇到的状况与20天前香港巴塞尔的欧洲画廊遭遇相似,有媒体认为西方画廊在香港巴塞尔上难以吸引内地藏家,记者就采访到了布鲁塞尔的画廊主Mathieu Paris先生,他直言在刚刚参加的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上并没有作品销售,但在瑞士巴塞尔的生意却不错。

不言而喻,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曾经受到西方收藏力量的影响,但在当下经济趋于理性的背景之下,收藏系统的地域划分更加明确了。巴塞尔艺术展总监Marc Spiegler对这种现状的改变信心满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巴塞尔没有去香港之前,亚洲艺术市场固然也有很多与西方接轨的方式,但都是‘小’的桥梁,而巴塞尔则是一个‘大’的桥梁。”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