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为巴塞尔艺博会的“量体裁衣”
0条评论 2013-06-21 14:43:1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画廊两地“量体裁衣”

就如中国藏家对于国外艺术品的收藏一样,中国画廊进入巴塞尔博览会藏家系统的视野也不过十年时间。

广州维他命画廊今年是第七年参加巴塞尔博览会,并已经是第六次进入主展区,维他命也参加了首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画廊负责人张巍同时也担任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遴选委员会的委员,“巴塞尔终究是巴塞尔,它的藏家数量、素质,包括藏家对于艺术的接受程度都让画廊有更大空间去尝试。”张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她对巴塞尔的最大感受,这或许也是这么多年来维他命画廊一直申请参加的主要原因,欧洲的博览会中,维他命一直参加的还有弗雷兹博览会。

对于亚洲和欧洲两地所代表的不同藏家系统,维他命画廊在推出的作品上会有一些不同,即使选择同样的艺术家参展巴塞尔与香港两地的博览会,选择的作品也是不同的,张巍介绍由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参观对象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会通过不同的作品来完成整个博览会中的展览作品构成,“说实话有的作品在香港时就不会展出,艺术家的创作可能有一些是偏概念性的,我们在考虑的时候会考虑他的实验程度有多远。”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维他命空间推出了包括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藤本壮介、李杰、白双全、郝量、田中功起等艺术家偏观念性的作品。

“在巴塞尔,对我们来讲更像是一个展览,例如我们平时所思考的关于当代艺术继续走下去的可能性,艺术可以是一个打开的维度,艺术是一种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是建筑、声音、绘画、文字等各种可能性,这样的思考其实是我们提出的问题,但是在亚洲,我们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可能就不被认为是问题,或者大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而同样的问题在巴塞尔提出来,大家会感受到这是一个问题,而且会有很多人在追问,包括藏家、策展人、艺术家等。”张巍详细介绍她面对巴塞尔和香港不同观众时的的直接感受。

香格纳画廊也参加了香港、巴塞尔和迈阿密三地博览会,此次香格纳带来的艺术年轻艺术家的孙逊的艺术项目,负责人陈艳介绍,相对于香港的热闹,巴塞尔更加安静一些,客户更关注艺术本身,“从质量感觉上来说香港也非常高,但是香港的很多参展画廊所带的作品更加针对东南亚和亚洲的藏家,瑞士巴塞尔的参展画廊所展出的作品针对对象是更加国际化的藏家。”

在巴塞尔博览会首日交易结束之后,据官方给出的销售信息,中国的参展画廊长征空间带来的徐震2012年作品以10万美金售出,在之后的采访中,长征空间总监董道兹透露他们在“艺术无限Unlimited”展区中推出的艺术家刘韡的《图书馆》系列作品也正在与欧洲基金会洽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董先生认为区域性造就了每个地方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包括市场的品味和藏家的喜好,虽然说同样都是国际化的市场,但巴塞尔博览会是对于整个欧洲尤其是德语系统里的藏家最方便的平台,画廊所做的艺术家选择和作品的选择都是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

巴塞尔:市场之外的营销功能

中国画廊参展巴塞尔,除了作为博览会带来的销售也商业利益之外,巴塞尔在沉淀了44年之后已经形成了Galleries、Unlimited、Statements、Feature、Edition、Film、Parcours、Magazines八个板块,由此这个原来意义上的博览会在性质上走向了涵盖实验艺术、青年艺术、影像艺术等方向的大型综合艺术展,在其博览会的商业成功之外,也成为同样拥有艺术和市场双重价值的全球当代艺术家经典作品的聚集地。

这个本应只是画廊、交易商、藏家等角色才适合出席的角色, 如今却也聚集了不少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甚至,巴塞尔博览会的门票价格也比威尼斯双年展的门票价格更高一筹。

无疑,巴塞尔在市场效应之外为参展画廊带来的宣传效应可谓是无形的,“博览会是一个交易平台,但我们不要忘记它更是一个展览平台。”董道兹先生强调画廊参加博览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交易,而其中的宣传、推广以及其他方面的意义都在里面,长征画廊这次带来的朱昱的作品更多的目的还是推广,“有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上比较少见到,博览会的展示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将这类艺术家介绍给新的观众。”陈艳也认为巴塞尔聚集了世界高端的美术馆和藏家资源,而画廊的参与并不完全考虑生意,这是对艺术家的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

西方参展商对于巴塞尔也赞不绝口:“巴塞尔艺术展绝对是所有艺术展览中的佼佼者──但仍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它不但完美组合了不同类型的国际参展商,其水平更逐年提升,在销售、吸引力、效率及入场人数等方面亦然。2013年的巴塞尔艺术展,实在是令我们喜出望外!”

Marc Spiegler作为整个巴塞尔艺博会的总监,他对于瑞士巴塞尔本身的发展很自豪:“BASEL本身已经有四十多岁了,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有经验了。但我们到香港巴塞尔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发展还不完善,但亚洲市场的前景可想而知。”如果说香港巴塞尔的举办吸引的是画廊对于市场的渴求,那瑞士巴塞尔满足画廊的却远不止此。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