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珍陶艺制作场景。
瓷器收藏,一直处于中间热、两头冷的状态。
高古瓷拍不过明清瓷,是因为审美的局限,那清雅古朴的意境比不得繁缛华丽的直观。
当代瓷拍不过明清瓷,也在情理之中,3000年之历史悠悠,几乎燃尽了藏家寻古的热情。
一件当代瓷顶级大师徐朝兴的作品却至多不过百万。在众多当代藏品中,传承最悠久的当代瓷拍不过当代紫砂、拍不过当代奇石,更拍不过动辄过亿的明清瓷。这样的价格是否真正反映其收藏价值?
7月6日~7日,宁波中和拍卖有限公司和东方墨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宁波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拍卖会中,特地精选了徐朝兴嫡传弟子、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施珍亲手烧制的50件越窑青瓷工艺品,邀请各方藏家重新挖掘当代瓷这块“价值洼地”。
多年“入不敷出”的陶艺公司
第一次听说施珍的名字是在两年以前。宁波市举办的一次工艺美术展上,一位高古瓷藏家在几件青瓷前驻足良久,对瓷器审美近乎挑剔的他感慨地对记者说:“这几件越窑青瓷能够代表我们宁波当代艺术家的最高水准了,只是不知道作者是谁?为何没有名气?”
在心中埋下这个疑问许久以后,我终于在这场宁波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拍卖会的图录中看到了这些似曾相识的作品,也得知作者施珍竟然是一位容貌秀美、气质脱俗的女性。
更让人惊讶的是,施珍的上越陶艺有限公司竟已成立13年之久,而这13年里,她从未主动对外宣传过自己的公司,也几乎没有考虑过公司何时能够盈利。
施珍笑称,自己的公司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事家电生意的丈夫每年投入50万元支持她的艺术创作,“直到五六年前,我才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就连参与本次拍卖会也完全是出于偶然。宁波中和拍卖的总经理虢虎一次在朋友家里见到了她制作的一个梅瓶,感叹于“如此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宁波居然还有这般养在深闺人不识的艺术佳作”,于是几次三番登门拜访,终于说动她参与这次拍卖会。
她是徐朝兴惟一嫡传女弟子
先走市场,还是先埋头创作?施珍坦承自己最初并非没有犹豫过。因为2001年创立陶艺公司时,她已经在陶艺路上走了23年。即使没有后来的13年沉淀,她的技艺也已经比大多数陶艺工作者出色。
施珍的三爷爷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6岁时,她随三爷爷远赴景德镇求学,之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的交换生,施珍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2000年,学成归国回到慈溪。
和很多从学徒做起的陶艺大师相比,施珍不仅有着稀有的中西合璧的“学院派”背景,更难得的是,她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青瓷协会会长徐朝兴惟一的女弟子。
到目前为止,徐朝兴门下仅有十名正式弟子,如今个个都是省级及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身价都在数十万元以上。
施珍的作品拍卖价不高,记者粗略翻了翻图录,一件获得过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特等奖的卷叶牡丹瓶估价仅为6万元~8万元,其它作品多在5万元以下。施珍获得过国内很多大奖,年轻的她目前是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可以说自身发展和作品的升值潜力都不可限量。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