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窘境中探索运营新路
0条评论
2013-07-04 09:10: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郭佳 张薇
日前,《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已由国家文物局正式下发,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全面启动。
近年来,伴随着民间收藏热,中国各地民办博物馆勃然兴起。然而,许多民办博物馆运营并不顺利,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参观者少等现实困难,始终在窘境中努力探索新的运营方式。
“收藏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民办博物馆的历史其实可追溯到1905年著名实业家张謇所办的南通博物苑,这座在国难当头成立的博物馆也是历史上中国人筹办的第一座博物馆。从此,原先只珍藏于皇家宫廷和私人宅院的藏品得以出现在公众面前,开启了私人藏品公共化的先河。
如今,我国的民办博物馆已经达到500多家,考虑到很多私人设立的民办博物馆并未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真实的数字或许要大很多。今天,这些博物馆正以自己的理念探索办馆之路,以求最大化地服务于公众。
一直致力于保护民间文化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民办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与我们数千年农耕社会所积累起来的丰富文化财富密切相关,今天在民办博物馆中看到的很多藏品,其实就是以前老百姓家里的东西。
“最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人先是卖家里的细软,而后是插屏、瓷器、字画等,之后就是家具,最后就是一些建筑构件,比如花窗等,直到最后房子都拆掉,这就导致民间文化大量地闯入文物市场。”冯骥才回忆说,从我国的收藏史上讲,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机遇,使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此集中地流向市场。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