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创造性力量
在此背景下,民间手头富裕的人们便依靠个人力量在市场上淘到了一些宝贝,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便萌生了展示这些藏品、开办博物馆的想法。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李宝宗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作为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把办企业赚来的钱搞了收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小有成果,就联合其他3位股东,将大家的藏品集中起来,办了现在的博物馆。
像李宝宗一样抓住历史机遇的人还有很多,其中的代表便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馆长马未都,在回顾他的收藏史时,他觉得捡的最大的漏其实正是“时代的漏”。
民间收藏热的兴起,使各地民办博物馆快速增多,多种多样的主题与展览方式,显示了来自民间的创造性力量。
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冯骥才表示出支持的态度:“花费几十年的精力,把自己的钱财全拿出来买这些东西,他们热心于文化,热爱这些东西,并且希望将自己的藏品公之于众,与大家分享,这是一件好事,是国家非常好的文化资源,为什么不去利用呢?”
政府助力共同建设民办博物馆
然而,尽管我国一直重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2010年1月还曾由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但由于各地落实程度的不同,许多民办博物馆因缺乏资金支持而生存艰难。
在冯骥才看来,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扶植很重要。他以坐落于苏州村落中一座以古代灯为主题的博物馆筹建为例:“这个传统村落本身的历史建筑与村落水乡的风格很好,但是因为年代久了,里边有些内涵需要补充。而北京的一个学者专门收集历代的灯,但没有能力去筹办一个类似的博物馆,于是,当地政府就和他联系,并给了他一个气氛贴合的传统院落,将他的灯全部放进去,做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古代灯博物馆。”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丰富了本地的旅游资源,而那位集多年心血收集古代灯的学者也终于给自己的心头爱物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展示空间,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冯骥才说。
冯骥才还列举了宁波鄞州的例子——当地政府为一批民办博物馆专门建了一条博物馆街,形成了一个包括陶瓷、草编、民居等在内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群。在他看来,这样的做法也不失为政府扶植的较好案例。
注重策展 挖掘藏品深层次内涵
除了资金,如何策划布展也是民办博物馆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民办博物馆虽然在藏品上各具特色,但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像国有博物馆一样,拥有丰富的资源,不断更新展览,所以怎样吸引观众多次参观,是摆在所有民办博物馆面前的问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将民办博物馆作为教育和学习的机构,提供有主题和吸引力的策展,是留住观众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他指出,博物馆不能成为一个只去一次的地方,而要常看常新,这就要求民办博物馆进行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将藏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 对于这一点,冯骥才也有很深的体会,他与笔者分享了在英国诺曼底战争纪念博物馆参观时的感受:“当你戴上耳机,听到战场现场的声音,看到当时拍的纪录片,感觉会很震撼。”他指出,现在博物馆重要的改变,已经不是用展览的方式来看,而是要尽可能地与观众交流沟通,制造一个能穿越时光隧道的氛围,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留下的遗物。“在这一点上,类型多样的民办博物馆其实有很多的互动方式可以探索。”
相关链接
将对口支援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中国民办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各地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资金短缺、自身造血能力差等原因使其正遭遇着“内外交困”的尴尬处境。
2013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正式下发了《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对国有博物馆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做出全面的安排。
针对民办博物馆运行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意见》规定:国有博物馆应选派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为主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定期到民办博物馆驻点指导民办博物馆业务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藏品清库、鉴定、定级、建档、陈列内容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项目策划、文化产品开发等业务活动示范、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帮助民办博物馆提升藏品保护、完善展示服务,健全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提高博物馆运行水平。
而为了帮助民办博物馆克服资金短缺方面的困难,《意见》要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坚持政府支持、统筹规划、提升能力、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对口支援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对口支援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计划。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民办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出范畴。鼓励公平竞争,政府委托民办博物馆承担有关遗产保护、研究、展示任务,拨付项目经费。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
《意见》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以凝聚各方力量,助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