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右三-艺术家肖克刚,右四-艺术家何多苓,右二-批评家鲁明军,右五-批评家杭春晓)
2013年7月6日下午四点,“技法的系谱:形式,观念与认识——何多苓、肖克刚的绘画实践(第一场)”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鲁明军策展,通过两位艺术家作品并置的冲突,来提出观念和技法关系的问题,探讨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可能性。
何多苓认为,绘画就是一种技术。在日常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中,他希望回到绘画最原始状,即一种最为朴素的书写。它没有目的,没有观念,甚至不考虑空间及视觉的可能,而只在乎书写与手感。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原始的、本能的思想。在展览现场,何多苓告诉99艺术网记者:“画面中的笔触会留在画面上,成为表现力的一部分。画画过程中的情绪也会在这些具体可视的笔触里。我一直觉得画就是一幅画,技术就是它本身。观众可以理解这些技法,能从笔墨里看到思想。”不同的是,虽然肖克刚具有同样的绘画技术,但他所理解的绘画的原初状不是回归技术,而是消解技术。它同样没有目的,没有观念,也不考虑空间和视觉,而更加在乎去技术化后画笔碰触画布时的自然体验。毫无疑问,何多苓和肖克刚在此共享了一个前提:技术不再是载体,也不再是工具,而是一种诗学,和一种对于事物的认知。某种意义上,它既是形式,也是思想,既是风格,也是观念。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可以明显感受到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对比。何多苓的作品在探索新的技法,并且在这些技法中融入了丰富复杂的情感,画面的主角已经不是这些人,这些花和这些草,而是或涂或刮的笔触,粗粗细细,多样而有序,尽情展示艺术家内心的多种思绪。而肖克刚的作品则将技法和观念消解在看似肆无忌惮的横竖涂抹中,画面上是尽情的挥洒,和何多苓的作品有显著的不同。
展厅在布展上,也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放在并列的位置,几乎在展场的任何一个空间,任何一个墙面,你都可以看到两者的互动。展场空间避免了单调,不再是静止的空间,给人一种跳跃的活力感。精心策划的布展对展览主题进行了有力体现,这种精巧的布展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据悉,展览持续到7月14日。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