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界中有“美第奇”家族吗
0条评论 2013-07-12 09:33:29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赵芃

林正 台湾青年林正喜欢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林正 台湾青年林正喜欢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如果商人和他们的后代,对于艺术的关心不下于财富和权力,而这种关心又能够传承,这将不只是家族的幸运,中国会出现“美第奇”家族吗?

某年,保利春拍,对陈逸飞油画《踱步》的争夺最后只在两个竞拍人中间升温,两人相互加价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其中一方竞拍者是大藏家刘益谦的妻子王薇。叫价到最后,王薇竟从椅子上站起来,想要看看是谁在跟她争。让她吃惊的是,这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不打不相识,王薇后来和这个叫周大为的年轻人交了朋友。

此前,周大为就曾在嘉德春拍上竞拍过一张陈逸飞的《黄河颂》。他的心理价位本来定在2000多万,随着叫价升高,应拍者越来越少,到2000万之后又只剩了两位周大为和嘉德拍卖董事长陈东升。虽然这个价格早已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但周大为还是咬牙与陈东升拼到了3600万。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周大为也连连叫价。最终这幅画以加佣金卖了7200万。

如果不是行内人,你绝不会把这个在周末穿着休闲装、运动鞋,左耳还嵌着一枚钻石耳钉的都市潮男与豪掷上亿元竞拍艺术品的藏家联系起来。

周大为系统地收藏从2005年开始,那是市场最疯狂的几年,他陆续收了300多幅中国老油画。除此之外,他的收藏中还有大量中外青年艺术家的画作、装置、影像,以及钱币、古书。2008年,他在香港注册CC基金会,将自己的一些永久性收藏归入其中。

周大为不愿意透露父母的身份,但也无法否认自己是“富二代”。如今,这个圈子的藏家越来越多。二代收藏的一般逻辑是:父辈已是一代藏家,在收藏的跑道上,他们握住了父辈递过来的接力棒。如果说辛苦创业的父辈往往把收藏当成一门生意,他们似乎偏向于将此作为爱好。事实上,他们不太在乎收藏到底要花多少钱,他们不缺钱。换句话说,他们是功利心不强的藏家。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