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民:南宋西湖全景图是清代伪作
0条评论 2013-07-22 11:29:41 来源:金羊网  作者:罗以民

“南宋西湖全景图”画中的大游船是海船,船长而窄,尖底,两头高翘

“南宋西湖全景图”画中的大游船是海船,船长而窄,尖底,两头高翘

宋代游人打着清代的高伞?

“南宋西湖全景图”中,有多处游人仆役打伞,伞柄均高出人一头,达2米,此高伞为清代康乾时式样,非宋。伞最初的发明,不是为了遮蔽风雨,而是为了显示官府威仪,所以又称伞盖。要使百姓远望即知,可肃静回避,不及者则匍匐道旁,莫可仰视。

宋代用伞更是等级森严,《宋史·仪卫志》有祥。民用阳伞在南宋称凉伞,或青凉伞,伞径与今草帽同,柄也特短。但律仍禁行人晴天打伞,虽太学生犯事也杖责。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

“郑昭先为台臣……奏疏请京辇下勿用青盖,惟大臣用以引车,旨从之。太学诸生以为既不许用青盖,则用皂绢为短檐伞,如都下卖冰水担上所用,人已共嗤笑。逻者犹以为首犯禁条,用绳系持盖仆,并盖赴京兆。时程覃实尹京,遂杖责盖仆。” 虽惹出一场太学风波,担“伞禁”依然没有被冲破,连作者叶绍翁也认为不得不“议诸生罪”。此事就发生在杭州。

明成化《杭州府志》也有记载:宋“嘉定中禁士庶不得用青凉伞,多以皂绢为之,特短其檐,止数寸庇日而已,后渐增至尺余者,复严行禁约,犯者施行颇峻”。清代则放开伞禁。

该画者画出“康乾高伞”,必是康乾之后人作伪。这种长柄大伞传入日本,至今还在日本使用,中国反而少见了。宋《清明上河图》画有伞30余,但均为街头摆摊的固定伞,路上行人及骑马官员,有热得摇扇者,但绝无打伞者。

康熙立柱、明清栅栏和大游船

在宋《咸淳临安志》的“西湖图”上,断桥是有亭子的。南宋刘过诗《同许从道游涵碧桥》有“我亭不关锁”之句,说明断桥在宋代也是有亭子的。刘过在桥上饮酒达一天,说明这种亭子不小,可供多人聚会宴饮。

但“南宋西湖全景图”上,断桥与涵碧桥均无亭子,反在断桥两端画了4根立柱。这4根柱子是拉吊桥起落用的,那是为了迎接康熙、乾隆南巡住孤山行宫加强警卫而设立的。

而南宋皇帝却未闻在孤山住过一夜。这4根立柱至晚清消失,桥也改为石桥,撤吊桥,设桥门,夜闭。作伪者还看见立柱,当是清中期人。

“南宋西湖全景图”画中满湖栅栏,全是豪强私占的水面。此情况不可能发生在南宋,试想西湖皇帝常要来游,诸大臣也要游,谁敢私占。南宋全湖都是放生池,每年四月官府都要率全城百姓来搞放生活动。但明末吏治腐败,豪强乱占水面的现象,延续入清。

“南宋西湖全景图”画中的“大游船”是海船,船长而窄,尖底,两头高翘,这是为抗击海波巨浪而设计的,吃水深度往往是船高的一半以上,至少2米。西湖水深往往是平均1米左右,旱年则全部干涸。这种船在西湖中不能航行,只能搁浅。

南宋禁仰视官船,连贾似道在西湖边的宅子都不许仰视,“否则祸福立见”。在那么高的游船上俯视官员、甚至俯视皇上后妃,那还了得?

西湖都是平底船。西湖船可以巨大,最大者可达五十丈(宋《东都记胜》),合今150米,相当于护卫舰的长度,但载人也只有一百余人。为何?因为是平底船。宋代有许多书记载了西湖游船,但绝没有这种游船。

这种画法,使我怀疑这个作伪者可能没有到过杭州,仅是凭看了几本《武林旧事》依靠资料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南宋。

伪造的“厉鹗跋”错漏百出

“南宋西湖全景图”还伪造了“厉鹗跋”,尤似该画的“权威鉴定证书”。此“厉鹗跋”洋洋六百言,可谓中国古画伪跋之最。但却错漏百出。

首先,与故宫[微博]博物院藏厉鹗真迹比较,就可知这字就不是厉鹗真迹,其内容也不过根据几本宋代笔记任意编排,但却能唬住不少附庸风雅,而又没有真才实学者。

最可笑者,此跋本是为画主王绳武写的,但又把本来写对了的名字错改为“王承武”。 王绳武确实为雍乾时的扬州商人,但作伪者吃不准,反改错了。

更可笑的是,造假者居然把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禁伞”的一段意思理解反了。借厉鹗这样的宋画鉴定专家之口,说“游人打高伞”反成了鉴定宋画的铁证。 厉鹗是《宋诗纪事》和《南宋院画录》的作者,当然是“大名头”。他都怀疑是李嵩所画,那此画身价百倍。李嵩何许人?南宋皇家画院的画师。但造假者的汉语水平如此低(清代任何一个秀才都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我真怀疑可能是不熟悉中文的日本人所为。明代日僧雪舟曾在杭州学画,对杭州非常热爱,归国后常对其学生夸我杭州,也画过不少西湖图。雪舟爱作长卷,最长者24米,至今存其故乡博物馆。其门前铜像,面向西方,还在望我中国。但雪舟妙品,非此劣画可比。

在宋代诸多文献的记载中,“澄水闸”为3桥3闸,可这里画错了,成了独桥2闸。但最不能容忍的是“厉鹗”居然把“澄水闸”说成是长桥。因为造假者是清代人,没有看过宋代史料,明明写着“澄水闸”(泄南山洪水入湖拦泥浆用的,此为官府造),居然也信口胡编。

这个“厉鹗”已经在画上看见了贾似道的住宅,足见他看此画到了南宋末。但居然又说:“大石佛院,院之旁曰‘十三间楼’,数之果然”。 这十三间楼本来就是一个传说,苏轼离杭后遭到贾易弹劾“以权谋私”而且还“暴孽”,连偌大的苏堤都毁去,这十三间楼还不毁去,何况这本来就是苏轼非法的“办公会所”。此地很快就改成了寺庙“相严院”,怎么会在百年后还“数之果然”呢?

再者,“厉鹗跋”的三方图章皆伪劣不堪。作伪者完全不知道吾杭厉鹗与丁敬是儿女亲家,其能用如此劣货。丁敬何人?“西泠八家”之首,今“西泠印社”之祖师也,至今多少篆刻儿还不敢望其项背。

假“引首”劣墨,洋彩及“和纸”

“南宋西湖全景图”的“引首”“西湖清趣”4个篆书,是模仿明代大书法家程南云的,但笔力很弱,临摹明显。“翰林侍书”程南云是皇帝的书法教练和代笔者。他题过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和赵孟頫的《重江叠嶂图》,可惜这张是假的。

但该“引首”的磁青纸到确实是明代的。其实,这幅字只要看墨色也可以知道是假的。皇家用墨,黑如漆而亮,此墨淡而稀。普品,程南云这样的角色是不会用的。

该画的颜料红色妖艳,偏玫红(美方曾介绍复制品的颜色复制得非常逼真,几乎毫无二致),乃洋彩,康熙后才舶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颜料是不一样的。此画的纸为“和纸”,帘纹比中国宣纸要细,不但拉力好,而且书画效果也好,连乾隆也写诗夸赞。

美国Freer博物馆的档案材料显示,此画Formerly attrib. to:Li Song 李嵩 (late 12th–early 13th century),为大收藏家Charles Lang Freer本人捐赠,1911年在中国从陈宽(音)(Provenance:Cheng Kuan, China)手中购得。

但Freer一生并未到过中国,此画当是别人为其代购,上当就很难免。这个陈宽是否就是造假者并不重要,但此画的下限可以定到1911年。此画为标准的日本式现代装裱,是20世纪该馆请日本裱画师木下与吉装裱的,卷末还钤有“木下作品”白文印一方。

该画上还钤有“心榖堂珍藏”、“ 心榖□王氏珍玩”两印,当是伪造的“王绳武”之印。“心榖堂”在中国素无记载,王绳武也不是什么大藏家。

慎莫把“原画请回杭州”

《疑似南宋西湖全景图首次在国内亮相》的报道显然失当,该画原件一直藏美国Freer博物馆,陈珲在最近的鉴定会上,展示的也只是缩小成连环画大小的数码照片,何以说是“首次在国内亮相”呢?如果复制品也算亮相,那么5年前就亮过了。

2009年11月14日,“相约西湖——中美文化对话”论坛在杭州举行,我作为中方专家发言,对美方提供的一些美国人早期拍摄的杭州老照片作出解读。

会议期间专门设立展厅,美方将该“南宋西湖全景图”缩小的复制品(约8米长)展出,并明确说明“断代为南宋”。午餐,我与Freer博物馆书画档案部主管戴维·霍格同桌,邻座是该馆长期聘请的中国字画鉴定专家。

当时我以两根筷子作比,述说明代白堤、明代苏堤与宋苏堤走向的不同。霍格博士闻言大惊,即放下筷子到展厅看画,良久始归。我与他们的中国字画专家谈得更多。她返美后立刻给我发来了相关资料,并多次来电交谈,嘱我发表论文一定要寄给该馆。我向其深表敬意。

归功于这位女专家,霍格次日在浙大会见陈珲,就已将该画从“南宋”降至明朝了(见有关报道),惹得陈珲还反驳说是宋朝。

打假的文章我5年没写,但是今天居然有人要把“原画请回杭州”,我就不得不写了。齐白石的画都卖到了4个多亿,那这800年前、又有15.81米长的“航母”(比《清明上河图》长3倍),没有5亿拿得回来吗,馆藏品恐怕得10亿?

可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灾区的孩子还在危房里读书。愿君知我。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