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的展览现场
在曾经的厂房展示“打卡”
《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又名“等待打卡”,曾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古根海姆美术馆(2009)、利物浦双年展(2010)、光州双年展(2010)、圣保罗双年展(2012)等国际重要艺术机构及展览巡回展出。作品展示了艺术家每隔一小时打卡1次、一天打卡24次、持续一年的行为表演记录;除了打卡,谢德庆每天还会用相机记录自己的行为。照片上,艺术家的头发慢慢变长,但脸上始终面无表情,仿佛见证了生活不过是“打卡计时”。
非常有趣的是这次展览的地点,UCCA展厅恰是由曾经的厂房改建而来,记录过上世纪798厂无数工人每日的出勤和大生产。今天,它迎来了谢德庆的这件作品在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打卡”。
偷渡客的艺术之路
谢德庆1950年出生于台湾南州乡,1974年7月偷渡到纽约,之后在美国以非法移民的身份生活了14年,直到1988 年因大赦才获得公民身份。1970年代末,谢德庆在自己位于纽约的工作室内外,创作了五件《一年行为表演》系列,自此系列开始,他成为纽约艺术界的名人,并迅速获得国际知名度。其后骤然在《谢德庆1986-1999》(“十三年计划”)期间彻底退出公众视野,直至2000年1月1日宣布不再进行创作。换言之,在差不多20年时间里,他只创作了六件作品。
2000年至今,谢德庆不定期在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各国展览作品及出席讲座,目前与妻子李芹芹定居在布鲁克林的谢德庆这次并没有与作品一起出现在北京。
惊世骇俗的作品
谢德庆的作品以摧毁般地瓦解艺术与生活间的边界著称。在五件《一年行为表演》(1978-1999)期间,他直接用肉身践行晚期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存在与监视、 生产与控制、 纪律与服从。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年行为表演 1978-1979》(“笼子”),谢德庆在其位于纽约的工作室里,搭建了一个约3.5 × 2.7×2 立方米的木笼子,里面只有一张床、洗手盆和马桶,他将自己监禁于其中一年。在此期间,艺术家不交谈、不阅读、不写作、不听收音机也不看电视,由助手照料其饮食,还跟律师签了法律证明。他邀请了朋友和纽约的艺术家来参加这次行为的启动仪式,但他一言不发,只是顾自进了笼子,开始笼中生活。
从“笼子”里出来几个月后,谢德庆创作了这次在UCCA的核心展览作品《一年行为表演 1980-1981》(“打卡”);紧随其后的是《一年行为表演 1981-1982》(“户外”),他走出室内,并宣布在街头露宿一年,其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或遮蔽处,包括地铁、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洞穴、帐篷……只有一个睡袋。他的生活完全暴露在户外,连最隐私的行为也在户外进行。
谢德庆的作品并非是逃避现实的娱乐表演。尽管谢德庆似乎从未试图融入艺术体系,但他的作品却持续激起学术性的反思和讨论,并成为行为艺术领域内的重要坐标。他的工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1989年之后的行为艺术,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和深远启发意义。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