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1
如山图.
画册图片.
“如是•吴震寰个展”将于2013年8月8日在798圣之空间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他在艺术修行中的结晶,他希望创造一种自己作品的展示和落款方式,结合空间,时间,结合中国画和西方当代艺术。他依托了中国精神里面“大象无形”,或是佛家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老子“恍兮惚兮,其中有相;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一类感觉。
吴震寰一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他觉得中国艺术“不变”更多或是侧重于精神的诉求,一种朦胧的状态。中国精神本质上是混沌理论,精神的诉求可能更贴近朦胧、混沌的本质。
时间:2013年4月26日,2013年6月13日
地点:798艺术区,吴震寰画室
人物:田畑幸人,吴震寰
田畑幸人:绘画艺术五千年来都没有变化,没有进步,进步的只是人类。表现形式的各种变化,是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塞尚的作用,只是用一种简练的方式来表达,并把观念留给了二十世纪。乔托的作用,原来是画宗教画的,如果不是深深的研究宗教是看不懂的。他的作用是让所有人都感觉到美,体会到美。这是他的贡献。到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观念,至于是什么样的观念就得每个人自己看去。它是一个观者的世界。从观者角度,你自己怎么看,你看的是什么我画的就是什么。你的画也一样,当你覆盖成空白,便不是在表现什么,而是传递一种观念,塞尚也一样,这是到了极致的一种观念。我觉得二十世纪的观念艺术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再往前走了。二十世纪的艺术还要往前再走一步的话还是要表达。还是要有一个诉说。还是要观者要明白。让哪怕一般的观者也感知到美,我还是觉得二十一世纪还是要回到这种状态。
吴震寰:这是一种可能。但更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另一种不可能。因为好的艺术永远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如果说好的艺术总是成为经典,广为人知,广为传颂,那是因为真理传播的必然方式是金字塔式的,即最上层的人影响第二层的人,第二层的人影响第三层的人,如此而下,便广为传播了。越往下的人,便越是盲从的,他们所以说好,是因为上面的人说好。社会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我的努力与塞尚有共同点,但我的努力方向还在绘画本身,不是观念。
田畑幸人:我的观点与你的观点是不冲突的。我也知道,对一个不认字的人,你给他一本书是没有用的。我是认同你的观点的。我们唯一的不同是我们身份的不同,你是画家,而我是画商,画商是要买画卖画的,所以要考虑大众的接受。比如说达•芬奇的画也不好懂,太深奥了,他也是个思想家,但他有梅地奇家族的支持,他就可以很好。我是担心你曲高和寡。
吴震寰:没问题,吾道不孤,大道不孤。总有你这样懂得得艺术的人在。况且,艺术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做到最好,而不应当考虑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卖,能不能卖得好。
另外,每一个人只能做他自己,只应该做他自己。如果我天生是底下的人,我便只能做底下的事,如果我们天生是上层的人,我们便只能做上层的事。就象你们东京画廊,成就的“物派”对应的便是世界当代艺术的脉络和状态,并且做到真正的高度和影响力。你们本来做的就是曲高和寡的“高层”努力,不一样取得事业的大成功嘛。其实真正的,大的商业必须依靠大的事业成就。
田畑幸人:我当然知道你的画很好,我也同意你“高端”的说法。你的作品我很明白,很喜欢,但我很担心。就怕你这样一覆盖,就把你创作的一生也结束了。因为在世界的舞台上最怕是画圆,因为画圆世界就完美了,就结束了。等于你把你如此完美的世界都覆盖掉了。
在我们日本最怕画圆了,因为看了你空白画后,再看有线条的作品就感觉不完整,好象只是半成品了。但是,到了空白画呢?全完了吗?
吴震寰:呵呵,你的担心里面太多问题。中国文化的变化追求的是永恒,追求不变里的万变。在中国精神,一丁半点便惊心动魄。画画到空白,便是追求相对绝对,在几乎空白的画作中,每一幅好象只是空白,其实千变万化,一丁半点微妙便足惊心动魄。
田畑幸人:你今年多大了?
吴震寰:43
田畑幸人:太年轻了。你这么年轻这有这样的思想和感悟,真让人吃惊。你在画你的胸怀,画你的抱负,追求自我的完美,看似一幅画,其实是你自己世界。你的画非常的深,太深刻了。但作者和观者立场是不一样的。你的追求,慢慢慢慢,就到达了“无”,没有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东西了。一张这样“空白”油画,其实就包含了一切,最终是一种自我的满足。你太年轻了。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他临终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的,只有一个茶杯,一支笔,一双筷子,他想告诉我们的大约也像你现在做的一样。你现在还太年轻了,你现在就把一切都看开了,抛开了,不可以啊!
吴震寰哈哈,我和他不是一样的。他的空是“结束”,我的“空”是开始。
田畑幸人:你的“开始”是从“空”出发开始画吗?比如说,如果我们把乔托或塞尚的画都涂空白了的话,他们的作品就无法再表达任何东西了。
吴震寰:这是两个角度,乔托和塞尚的角度和高度是在他们自己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历史里发生的。另一方面,其实我的“空”就在“表达”什么,其实不表达也是表达。事实上,不表达才是更大的表达。再说回莫兰迪,他用了自己的一辈子画的那只瓶子,你说他在表达吗?他并不在表达,他只是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品格,自己的心性等等宁静,平和,朴素地画一只瓶子,如果你认为他在表达,那是你用自己的心灵,情感等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感知到了他和他的作品。这时你和画家之间有了内心的门外汉,找到了相应的契和点和对应点,仅此而已,他并不在表达。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