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驱动价格大涨
“目前印章还没有达到市场应该给予的价格,很多名家的精品印章价格在拍卖市场上还不如他们的字画”。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马俊潼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石料的稀缺以及众多名贵印石矿山的停产,导致印章价格剧烈上涨,甚至一天一个价。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可以说很多藏家找到了新的定位,对金石篆刻板块的关注比以前多,现在的价格到了哪个阶段还不好说,但从现在的趋势看还有上升空间。”
翻看历年拍卖成交记录,近现代印章的成交价格大多为数万元,即便是名家治印加上材质稀有,也鲜见成交价格突破百万元的,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市场空间已经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这几年来金石篆刻的市场行情一直上涨,接下来还会继续。”马俊潼分析指出:“第一,金石篆刻在本质上属于艺术,其作品都是大师的艺术创作,因此具备市场收藏价值;其次,每一枚印章都具有惟一性,如同图书中的孤本,它们中的每一枚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印章的惟一性,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金石篆刻,对金石篆刻市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所以亦会从中推高印章的价格。”
名家名刻让收藏锦上添花
与收藏书画、瓷器不同,一枚印章的价值除了石料本身的稀缺性以外,更体现在印章刻面的价值,名家篆刻能让一枚印章的价值高于石料本身数百倍。这个“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名工,即出自篆刻名家之手;二是名人使用,主要是指文化艺术界人士。“印章集篆刻艺术、人文历史、珍贵材质、精美工艺于一身,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自明代以来,印章广泛使用,但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皇家玺印,另外一种就是文人印章。文人印章的价值即在于文人的参与,明清到民国,是中国文人印章的黄金时代,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拍场上屡创天价的多出自名家之手。由于印章实用性极强,保存不易,就当下的拍卖市场来看,大部分是晚清民国的遗物。
许多创下拍卖天价的印章皆出自于名家之手,例如齐白石刻的“直心居士”寿山红花芙蓉阳文印,邓石如刻的“在心为志”竹根印,方介堪所刻的“潇湘画楼”象牙印,邓散木110方象牙章,242万元成交的清董浩刻的田黄龙钮方章,这些印章不论材质,不仅是名家所刻,而且用印之人皆是当时名家,其价值也正在于此。
“印章还会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北京市西城文联理事,著名篆刻家、收藏家赵增福指出:“金石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名家篆刻作品中体现的不仅是金石之美,小小一枚印章所体现出的还有艺术家本身的智慧、心血与功力。收藏者在赏玩间更多是为了研究古文篆刻,把握其艺术表现手法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之后再体会印文内容所蕴含的情趣、意味,然后细细品鉴、慢慢欣赏,这是个极其快乐的过程。应该说收藏印章不仅要懂石头,还要懂得雕刻和印文内容,这绝对是一门综合学问。”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