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翯》&周春芽:春芽岁岁 桃花年年
0条评论 2013-08-03 16:16:4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HER:虽然是中国式的,但你的“桃花”系列(图3.8.3)所表现的性爱却很直接,阳光灿烂的。

周:每个人对桃花的理解各不一样。我小的时候成都就有桃花,那时经常见,却不知它长什么样子。爱情跟性都需要资讯的启发,我们这一代人启蒙得比较晚。现在大多数男女关系把人的本质捆起来,也把别人捆起来。到一定的年龄的时候,已经没有性生活了。但性生活不应该是有完结的。

HER:那桃花在你是一种怎样的性征?

周:充满生命力的,同时也是繁殖力超强的。这一点很重要,不然,人类不可能传宗接代,不可能活下去。繁殖是一方面。同时,在爱情的表达上,中国人不喜欢张扬和强烈,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从绿狗过渡到桃花,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过渡。从纯粹的肉欲至精神层面的性意境。

HER:那你觉得怎样的一种男女关系比较理想?

周:昨天,我女儿跟我说起我现在的老婆(她们相差一岁),我女儿说现在我跟老婆不常在一块,她应该在我身边照顾我。我跟她说:我认识她后开始画桃花,当然这不是全部动因,但这对我的艺术来说意义就很大了,比相濡以沫更重要。

HER:你现在幸福吧?

周:嗯,还不错。

HER:所以你的画作没有批判。

周:我要批判的话我可以通过别的方式,但我的作品不批判。或者说,批判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人直接,有些人不同流合污本身就是批判。要说一个人从未经历痛苦挫折是不可能的,但不能总是记着。我的桃花就是想忘记痛苦,我希望别人也能忘记痛苦。很多艺术品反复地提起痛苦地记忆,这也没错,他们是很有勇气的艺术家。但我的作品是希望别人高兴起来。

HER:怎么高兴法?

周:桃花花期十天最多半个月,非常短暂。到了第二年春天又开了,年复一年,人可能就老了,可能就离去了,激情也会褪去,可是每年桃花都会开下去。人不可能按理想在生活。可能有挫折,艰苦一辈子都有可能没见到桃花灿烂那一天,无论是在监狱的犯人还是阳光下的民工,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但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拥有幸福的理想。

HER:你的幸福观是什么?

周:每个时间段想要的幸福生活都不一样。比如现在想三个月不画画,到处去旅游。

HER:那就是说所谓幸福生活是不确定的一个目的?

周:人的幸福观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泛地说,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心情舒畅、丰衣足食,就是幸福。在这个条件下,1977年以前,中国人是谈不上幸福的。吃不饱,想吃肉吃不上。小地说,我记得那时候,跟表哥为了吃上顿肉,骑一小时的自行车去表姐家。吃上了,很爽。

HER:你幸好是吃上了,如果没吃上是不是就不幸福了?

周:也不一定,有时候你去追求它,过程就是幸福的。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已经享受了幸福的部分,就比如性爱,如果没有前戏直接到高潮,何谈幸福?生活得越丰富,我们离幸福就越近。

周春芽记在手机里的是唐朝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篇常让人嘘吁不止的诗句中,周解读出了它乐观的另一面:不管人生际遇如何,每年春开桃花(图3.8.4)依旧,希望仍在。

注:选自《翯》2010年3月刊第50页。

2010年

【编辑:李洪雷】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