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妙有——杭春晓与崔岫闻的对话
0条评论 2013-08-06 15:41:5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崔:我现在看我的作品其实很简单,太简单了,就是颜色的变化。其实它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但是从外往里看是艺术家不太习惯的思维方式。看起来是颜色上的变化,从内在的结构去讲其实是自己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结构的变化,是精神气质的变化。

杭:这样艳美的饱和的红在那段时间并不是人自然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物理的一种对色彩的体验感受,它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内核中的对某一种物象的一种关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有记忆和判断的。那么这种记忆和判断的东西放在里面的时候成为一个意向,这个意向在这里面绝对不是一种自然属性的东西,而是加上了艺术家主观预设的判断和一种体验。我刚才试图让崔岫闻被迫去回答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色彩被洗掉了。

由一个饱和色的色彩红为主色调的色彩世界,转化成为一个以黑白为主的色调关系的无色彩的世界,很多人会理解为一个艺术家的经历转换——经历一个视觉审美习惯的改变。我想不是,如果仅仅是审美习惯的改变,物象完全可以是原来的物象。但是我在《真空妙有》中会发现第二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物象的被改变,也就是说背景的视觉资源被改变了。在《红领巾》和《天使》系列中是具有历史感的沉淀,是历史化的符号性的背景。这种东西和色彩是一样的,具有预设的主观色彩和主观判断。也就是说,当这样的视觉资源被改变之后,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家而言一定不是随随便便所发生的。一定是一个主观的预设判断和预设诉求的东西的改变。

从表面上来看,崔岫闻的新作品是色彩经验上的转换,背景的视觉资源的转换,背后是什么,其实是崔岫闻一直在讲的精神内核的发动机的改变。真空妙有》的酝酿期是从2006年开始,或许是出自对《天使》系列的审美疲劳,或者也不能说是审美,当代艺术不都是审美的,是一种思维疲劳的状态的时候,内心产生的一种需要对另外的东西对话和进行描述的时候,经过了等待和开始的模糊状态到果敢的去长白山寻找视觉资源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表面的变化实际是思维结构的变化,这种预设的判断方式也罢,这种观念方式也罢,到底变化在什么地方,艺术家对这种观念的表述和描绘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很不愿意找一个很直观的词汇去描绘。

自由生长

杭:对于公众的理解或者对于一件作品的阐释,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一定需要这样的东西来进行判断。我注意到崔岫闻描绘她从2006年到2010年的作品酝酿的过程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思维结构发生的变化,我能感觉到其中的意味,但是她一直没有用一个很明确的词对它进行判断。我在这样的问题的脉络梳理下,我来诱导你回答,这种诱导已经是比较直接的诱导了,我已经把我的目的告诉你了。如果你自己做一个简单判断,这种精神内核,你更多的诉求是什么?

崔:生长。

杭:生长这个词是很容易带有自然物理属性的陷阱,这个问题我绕了半天没有让你掉进来。 我感觉我是在一个艺术家所描绘的场景中,这个场景中我是一个被介入者,来观看这个场景,不是与一个场景对话,我这种感觉正确与否?阅读习惯是强迫制造了一个描绘方式,而这个描绘方式我是作为一个观看者进入到你的作品当中的。

崔:试图进去,但它本身是一个很完整的结构关系,所以往往很难进去。

杭:到了《真空妙有》之后,你会忽然发现我进入到你的作品中的对话关系更强烈了。你在前几个系列作品当中实际上是制造了一个个华美的硬壳蛋,而每一个蛋都是源自于强烈的观念诉求,来引导别人跟随你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资源的组合走进去,但是《真空妙有》将这种场景打开了。由此我想即使你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你在2006年之前,那些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一直是在创造一个场景,而你的对话已经在场景中得以完成。

到了《真空妙有》的时候,实现了精神结构上的转化,开始了与自己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所有的场景、玩偶的出现、玩偶与人物的关联性,构成了一个线索。创作者和观看者进入到自我对话与场景对话的关系状态中,其中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来压迫别人接受的视觉资源。一切开始回归,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长白山的雪会成为你天然想找到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是不带有强烈的干扰性和冲击性的,实际上是营造的一种氛围,可以让人更轻松更自然的走进作品所营造的对话关系中。你的新作,在叙事结构上走进的是一种对话方式的关系状态。你在面对这件作品本身的时候,和你之前做天使等等系列的时候的个人体验有什么区别?

崔:其实我整体还是能用两个字来回答就是“自由”。在《真空妙有》这个阶段,已经走到精神空间里面去了。2006年的《天使》是刚刚介入精神空间的阶段,经过这四年的成长以后,其实我有了一个新的诉求就是自由。在精神空间里面更自由,去生长去游弋。我个人觉得我的心理空间由原来的封闭状态渐渐打开。甚而不一定是心理的,或许就是本来的思想结构和认知方式。它其实跟你整个人的生长是有关系的,人都会在经验当中成长和蜕变。我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到精神层面进而走向自由,这四个阶段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真空妙有》可以让别人介入是因为它有真正自由的空间。在画面中的人和偶的交流不是一个封闭的交流,是敞开的交流。人如果真正进入到精神空间里面去对话的话,不是排他的,因为精神空间是可以自由伸展的。所以你们都能感受到可以进入这个空间,到画面中的两个人中间去。人和偶之间有一条人所看不见的信息线,人的脑波和偶的脑波之间可以交流。假如你是一个观者,你仍然可以进入到这个空间里面,你的脑波也可以和他们两个的脑波交流。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