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就是展览完成以后发现的?
崔:对,因为我是特别习惯于把作品放到展厅去看,尤其是第一次看的时候,你会特别有触动,我经常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就像“反刍”一样,我看到之后我会在思考我的不足之处、找原因,基本上都是在我自己的思维空间上找问题。
黄:就是说它没达到你精神的那个……
崔:对,《真空妙有》是刚进入精神的这个层面思考问题,但不彻底。
黄:像《真空妙有》,在这个基础上你还会做下去吗?
崔:我觉得这个状态完成之后会有新的形式。
黄:可能想法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崔:对,就是进入精神空间以后,再用图片去表达,再去呈现……
黄: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说你是怎么看待自然、人或物这样一个关系的?
崔:自然、人和物是一样的。都是生命体。一切尽在心中,觉悟到哪一层,表达就在哪一层。
阶段性的觉悟不同,表达跟以前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黄:我个人认为“真空妙有”这个词它本身也很玄妙,你自己认为视觉上跟词语之间是否有很大的障碍或者说……
崔:我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我一般都不给作品起名字,我先有视觉,之后整个视觉表达完了以后,我才会觉得这个作品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名字,方便展出,方便别人叫它。但基本上,我还觉得视觉上我要表达的东西都已经完成了。我个人认为不要给作品命名,“真空妙有”这个名字很好听,
黄:也很抽象。
崔:对,但是,我觉得这个作品最好没有名字,就编123……就是你多少个创作,你就从第一个开始1、2、3……就是一个代号就行了,名字反而容易框定你想要表达的东西。人家可能认为要从文字上面去理解、去进入,实际上不是,我是觉得视觉上直接进入就好啦。所以,我觉得我以后是不是要把我所有的作品整理一下……
黄:改成无题?
崔:也不是无题,就是所有的作品都改成1、2、3…… “无题”还是有文字的不是吗?不要有文字。
黄:不要有文字是对的,也别1、2、3……了。
崔:那怎么去叫呢,是吧?
黄:就这个图!哈哈
崔:哈哈……
黄:这个叫纯粹。
崔:但是确实,对我来说名字现在是个障碍,我个人认为。
黄:数字也没问题,数字就是数字。
崔:对,我觉得数字会好一点。
黄:嗯,数字会好一点,就1、2、3……更纯粹一些,它就没有意义在里面。
崔:对,没有一个意义在里面,就是你的视觉已经完成了,还要用一个文字负载给它意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我现在认为。
黄:因为文字有诱导性,对吧?
崔:对!其实图像本身你怎么理解都可以。
黄:那你觉得《真空妙有》这个作品,暂且把它叫这个名字,假如说你下一步做的时候,会把它做成什么?
崔:这个我现在也想不好。
黄:你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吗,还是说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变化?
崔:说不好,我现在脑子里面信息比较强的就是video的构思和方案是视觉的,还没有彻底完成,所以,我还没有做。淀一下,不要那么快。
黄:你自己认为你的作品有没有一个波浪式、跳跃式的一个过程?
崔:没有,我觉得我的作品都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一步一个台阶。
黄:就是有一个内在性的联系?
崔:对,有一个内在的很抽象的一条主线,用一个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一个阶段思考问题的层面递进一点、再递进一点,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考问题的习惯,我只要这个思维一到有递进的空间了,我就会创作新的东西了。如果,比如说,我的新东西刚创作完,还暂时属于这种平向思维,不能递进的时候,我就会休息或者是等待或者是阅读,体验生命,就会做一些自己觉得还可以做的事情吧。之后就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要表达的时候,图像就在脑子里头一开始像有一个黑点一样,也不是黑点,就是有一个点一样,之后这个点一点一点慢慢放大、慢慢清晰,清晰到你一定要表达,一定要用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去做了,但我是做不了命题作文的。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