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0条评论 2013-08-06 17:40:06 来源:《藝外ARTITUDE》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是艺术家;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现,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 

——波伊斯(Joseph Beuys)

波伊斯的这些话今天依旧在中国行为艺术界重复地被奉为精神信条。出生在台湾的谢德庆则通过五年每年一件的行为作品,以实际行动的方式解释了波伊斯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行为艺术家的精神领袖。谢德庆的行为作品没有难以阐释的理念,只是身体力行的撬开了艺术和生活的边界,结结实实的在行为艺术家面前立了一堵高墙;深入的感受和理解谢德庆的作品是一次洗礼,他的作品给中国行为艺术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各种创作实验的打入强心剂。2013年3月1日台湾北美馆与典藏艺术家庭共同出版的重达3公斤的《现在之外:谢德庆生命作品》公开发行,紧跟着3月3日在北美馆一整天的“谢德庆的行为表演艺术”讲座,现场观众排队至馆外。今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3年6月28日举办展览“谢德庆: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首次在中国内地完整再现极具影响力的台裔美国艺术家谢德庆的代表作品之一〈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打卡)〉。展览期间观众络绎不绝,大批艺术家前去观看,艺术家宋冬用了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在展场仔细的看了每一张照片,并在2013年7月7日午夜,写下了他对谢德庆的认识。阿布拉布维其(Marina Abramović)说:“他在五个一年期的行为表演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所有其他行为表演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如果我要谈行为艺术,我会从他开始。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传奇”。去看国际艺术界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批评家有关于行为艺术的文字,无一例外都会有谢德庆作品的出现。谢德庆已经成为在国际行为艺术界至关重要的人物。

谢德庆五件一年行为作品、一件13年计划:

一年表演1978-1979(笼子)

谢德庆在其位于Tribeca 工作室里,建造了一个11.6×9×8英尺的木笼子,并将自己孤独监禁于其中一年。这期间艺术家不交谈、阅读、写作、听收音机,也不看电视。

一年表演1980–1981(打卡)

谢德庆在这件作品中每小时打一次卡,一天打24次,持续一年。

一年表演1981–1982 (室外)

谢德庆居于室外一年,其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包括地铁、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洞穴或帐篷。

艺术/生活一年表演1983–1984(绳子)

谢德庆和艺术家琳达‧蒙塔诺在腰间用一条8英尺长的绳子绑在一起,每天24小时形影不离,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待在一起,即使上厕所也不例外,但身体相互不接触一年。

一年表演1985–1986 (不做艺术)

谢德庆不谈、不看、不读艺术,也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只是生活一年。

谢德庆1986–1999 (13年计划)

在这13年中,谢德庆做艺术而不发表。这件作品从他36岁生日1986年12月31日开始,到1999年12月31日结束。在千禧年的第一天,谢德庆在纽约的约翰逊纪念教堂(Johnson MemorialChurch)做公开发布,宣布“我存活了”: “最少我还有呼吸。”

谢德庆1950年生于台湾南州乡。1974年7月到达纽约,在美国以非法移民的身分生活了14年,直到1988 年受到大赦才获得公民身分。谢德庆的行为作品的出发点是每个人在生存中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根本性的哲学母体。作品在阐释的艺术系统里完美响应了博伊斯的“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谢德庆的行为语言以接近极限的方式,类似禅宗里苦行僧修行的做法,并通过行为语言本身所带来的力量中揭示出何所谓自由意志。他的作品持续激发着学术界的深入研究,激发艺术家进行反思,并成为行为艺术界的重要坐标。谢德庆始终在影响着中国行为艺术家的创作,当谢德庆结束“13年计划”宣布他至少还有呼吸的时候,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表达方式,行为艺术自此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上世纪90年代行为艺术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期,谢德庆的〈笼子〉、〈打卡〉、〈室外〉和〈绳子〉这几件作品传入中国,给中国艺术家带来极大的震撼,无论是行为语言方式,还是超强的自律精神和自我控制的极限力都更加让中国行为艺术家佩服。并且谢德庆自我控制、隐忍和极限式的行为语言方式也被中国行为艺术家加以运用;精神上的超凡克制、非凡的自觉意志和献身精神在90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界可觅踪迹。

本文将中国行为艺术从时间上做简单的划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行为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这期间一直到1990年代,行为艺术主要是以文化批判和包扎语言为主,这部分作品不做选取论述,这和谢德庆作品没有行为语言上的关系。选取1990~2000年代开始的中国行为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2000年之后的中国行为艺术的转向来找寻和谢德庆作品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非只是简单的影响关系,而更多是行为艺术语言本身的转借和运用的关系以及在具体的语言运营中所生成的无限意义。由此我们就更能窥见谢德庆所运用的简单机械的游戏规则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接受了西方的行为艺术之后,所呈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要求。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