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千奇百怪的非洲面具,想起了了毕加索当年就是从这些非洲木雕中获取了灵感,从而创立了他那立体主义的风格的。当然他的立体主义更多地富有哲学意味,更多地讲求形而上,但如果仅从这些非洲木雕的造型和创作手法与毕加索的作品相比,就可看出互相之间的相似和师承关系。在毕加索的画作中,人物的造型都是画得非常粗壮而拙朴,具有量感,这也是从非洲木雕中得来的灵感。他的作品中喜欢用白色来作面部颜色,把形象分割为各种立体的形状来表现,在画面上可以把不同视角看到的形象集中在一个形体上,如同一张脸上可以同时出现正面的和侧面的眼睛,还有,在他的画中,有交叉的格子网线和平行线等图形,还有一些突出的圆形乳钉,这些都不是油画的传统技法,然而却是非洲木雕喜欢使用的。
就在美术馆里,陈列有毕加索的两幅油画,一幅是写实风格的《裸女》,那是他“粉红时期”的作品;另一幅是变形的《吻》,这是典型的立体主义代表作,两个人既有正面的形象,又有侧面的形象,都交错组合到了一起。即使不能说是直接师仿,至少也是心有所得。这种例子在毕加索的笔下,并不在少数,他的《三个音乐师》和《台维农的少女》,甚至《格尔尼卡》都是立体主义典型的例子。
展厅中还有一幅惊人的画作,那是克罗斯的代表作《自画像》,画的尺幅巨大,有3米多高,巨大的头像充满了画面,近看纤毫毕现,连人眼里的虹彩和皮肤上的斑点都能看到,似乎还能感觉到人的呼吸,不仅几近真人,走近了画面看还有点吓人。克罗斯是世界上超级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他创立了细腻绘画,甚至要画得比照片还要像照片的效果,他认为人们的绘画其实并不真实,人们是通过他们的眼光去捕捉形象,而不同的个体的主观色彩是不同的,所以并不客观。他认为只有通过同一客观的视点去观察出的事物才是最真实的,所以他用感光度极高的照相机拍出照片,这样纤毫毕现的效果正是最客观的。然后又把这些影像放大到10倍,使许多以前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都凸显于前,这样就与我们平时所见的事物有所差异,也产生了陌生感,而陌生感正是艺术所需要完成的。他们就把这些放大的照片一一画出来,画得比照片还要像照片,被称之为“照相写实主义”。但他们并没有在这些画作中赋予感情,而纯粹是把这些影像当成是抽象的艺术品来表示,这种艺术已经具有现代派异化的本质, 所以他们笔下出现的虽然是具象,但却已经具有抽象的观念。
照相现实主义的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令人惊诧的是,它竟然越洋过海,影响到了中国画坛,罗中立当年画《父亲》时,就是采用了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尽管他当时还怀有一点政治上的想法,用农民的父亲去替代了政治上的父亲,但他接受这种技法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中国的画家受他影响的并不止一人,而是几代人,有很多画家都用此法来创作。当一个人的头像被放大到10倍以上时,那种影像的效果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我在安大略省美术馆里所见到的,正是这样一幅巨像,它犹如中国在“文革”中所绘的毛主席像一般,却远比他精细,人物的毛发和斑疵都出现,显示出克罗斯的过人功夫,他是美国国宝级的艺术家。
加拿大的本土画家作品是我所关心的。由于远土隔阂,我们根本不知道加拿大美术界的情况,加拿大虽然没有名震全球的大师,但也不乏优秀的画家。展厅里专辟一室,就陈列有他们的作品,当然这些都是我所生疏的画家,然而他们的画艺却属上乘。加拿大国土辽阔,风景优美,并不亚于俄罗斯,生于斯长于斯的画家就有着号称是“七君子”的社团,其中以汤·汤逊为代表。美术馆为他们专门辟有专室来陈列,墙上全部是他们描绘加国本土的画,绝大多数是写生,山海交错,古原澄湖,朝霞落日,红枫白雪,有很多人的风格非常明显,写实的技巧非常高,一点也不逊色于旧大陆的那些大师们,当年安大略省美术馆成立之时,第一个展览就是这“七君子”。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