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0条评论 2013-08-13 09:57:1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泓江 张黎姣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山乡巨变》拍出8.5万

我国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老先生创作的连环画《山乡巨变》,在8月10日潘家园全国第15届连环画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

连环画市场这种“热闹”景象让从小喜爱看小人书的“连友”王彦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变味儿了。51岁的王彦收藏了好几箱子连环画,每翻看这些连环画,总能勾起王彦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我是70年代上小学,那时文化、精神贫乏,娱乐活动也少,电视就不用说了,最多能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就不错了。”于是,小人书成了他童年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王彦常常觉得,如今年轻人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连环画的,他们又哪里会对连环画有感情?“我们那会儿为了一本小人书,可以一个月不吃冰棍,可以偷偷克扣爸妈给的打酱油的钱。40多年过去了,再也找不到当初迷恋小人书的那个味儿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看到了利益才买卖小人书。”

1981年出生的赵立坦言自己买卖连环画,是看到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但他觉得自己对连环画的喜爱已经不只为了利益。“我赶上了看小人书的最后一班车,当时新华书店就有卖。因为也没别的书可看,小人书就是课外读物。”

来自长春的李健30多岁,他的“连友”遍布东三省,他们会常常在一起交流连环画的收藏心得。“比起老一辈人来,或许我们不如他们收集得多,也没他们有经验,但对于连环画,我们终归还是有感情的。”

重庆市连环画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正方对记者说:“连环画的收藏拍卖活动,掀起了一股连环画热,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连环画市场的繁荣。”

“虽然过热投资连环画多少违背了人们欣赏文化作品的本来意义,但经济利益因素蕴藏在小人书投资里面,本来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儿嘛!”因收藏连环画数量巨大被“连友”们誉为“连王”的王家龙说,“就像收藏邮票一样,既能够赚钱,又能买到自己喜爱的连环画,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本身也不是一件坏事儿呀!”

在“连友”圈有“民国连环画第一人”之称的刘精民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进行收藏。“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买进来,看合适时机再卖出去。如果看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哪怕多花钱我也要买。”让王家龙真正忧心的,是现在连环画越来越边缘,越来越成为一种少数人的文化收藏活动。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注意力被网络、电视、电影等新的娱乐方式吸引,连环画式微在情理之中。不过,王家龙觉得出版社的忽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连环画的发展全靠‘连友’推动着,出版社就只知道啃老,啃完50年代的啃60年代的,啃完70年代的啃80年代的。”王家龙说,“比如你想把现代文学改编成连环画,改编王蒙的新作、莫言的小说,光版权费就得多少呀?作为连环画家,就是再想创作也没法儿。所以,还得出版社支持连环画的创新。”

刘精民已经收藏了近5000本民国连环画,对于连环画的保护,他觉得个人力量太微弱,希望能为连环画建立一个博物馆。刘精民已经在网络上创办了“民间连环画博物馆”,他说:“只要能建成一座专门用来保护连环画的博物馆,哪怕把我毕生收藏的连环画都捐出去,不要一分钱,我都愿意!”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