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南北宗”之辩
0条评论 2013-08-23 13:41:53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石雅如 李震

\

姜宝林先生的新作“神木园”系列,姜先生就很清楚的意识南北风格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笔墨本身。他认为他的作品就毫无障碍地融合了北宗的强健与南宗的平和,他在接受采访中提到了范宽,在我们已经习惯了文人画中山水画构图的计白当黑与追求空灵感,范宽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山水画史中还有另一种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咫尺不离座外,也就是一种饱满的、“撑”满整幅的画面感,姜宝林的尝试其实是将这种几乎被人遗忘的传统的画面感作了非常现代的转换,范宽的山终究没有“撑”出画外,而姜先生却让一棵树“撑”出了画外,只用繁复的笔墨去描绘这棵树的局部,迫使观者直接体验一种形式感,而不是去关注这棵树本身,具有强烈的抽象和表现意味。

再比如黄小峰先生在研讨会上指出董其昌的“尚奇趣”,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他重视笔墨本身的看法的一种具有丰富的阐释性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参展的较为年轻的艺术家方向先生的作品中看到对“尚奇趣”的现代阐释,画家将传统山水画中所未见的都市题材用水墨来表现,并画得古怪有趣,并且以此来追问一个问题:山水画是不是一定只能去画林泉丘壑?方向以这种笔墨趣味中带有嬉皮士的态度的方式,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和学者众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但我们可以看到,对今天的艺术家来说,“南北宗”之分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很多艺术家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风格、不同笔墨语言以及不同的题材之间,对山水画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在这次名为“南北宗—回望董其昌”的山水画展当中,重要的并不是要继续去讨论“南北宗”之间的区别,而是因为我们在今天去“回望董其昌”仍有其时代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并理解其论述中的现代性,因而在今天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发掘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与现代对接的可能,让传统的山水画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本次展览在馆名“炎黄”、承办者“颂雅风”、协办者“水墨评论”等国风气息浓郁的名称映衬之下,仿佛让我们看到今天的艺术家与学者们,正以一种不懈的努力,重新整理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山水画史。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