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美术批评家年会变鸡肋
0条评论
2013-09-06 09:13:3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人人都是批评家?
与批评家年会的专业性与封闭性相比,微博与微信显然更加的开放与活跃。有越来越多的批评家选择在微博与微信上针对一些艺术事件公开发表言论,七十多岁的贾方舟老师也在使用微博,皮力在微博与微信上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现场的评价更是被众人转发。这样的方式有着更高的公众参与度与关注度,因为讨论完全透明化,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一时间“人人都是艺术家”似乎变成了“人人都是批评家”。
被盛葳形容为“片段化的、近距离的肉搏战式的评论”已然成为艺术批评学科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付晓东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讨论微博的兴起对艺术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但不能否认的是微信、微博的平台并不能推进艺术批评自身的发展,也不能推进它的系统化。
批评家年会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学术论坛,盛葳说年会并非不想贴近公众,而是公众的专业理解力是有限的,并且可能没有兴趣。艺术批评家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也会进行一些普及型和大众型的艺术批评写作,年会上提出的议题的确不适合进行公众传播,并不是说不想。批评家年会想沉下去探讨一些似乎过时的问题,这些重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尽管大家对此不感兴趣,但是对于少数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可能影响一个时代”的作用。
在学术建构与专业探讨方面批评家年会确实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只不过彭德在谈及“人人都是批评家”现象时提到的一点还应该被大家注意:业余批评家能够更尖锐地面对一些艺术界的问题,而批评家始终与艺术家“打成一片”,批评的穿透力反而会降低。
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术路线也好,贴近艺术现场接地气地分析美术界的现状问题也罢,不论怎么选择,只希望美术界批评家年会不要变成大家的鸡肋。
【编辑:郭巍薇】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