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sco收藏之前世今生
0条评论 2013-09-12 09:55:03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作者:维诗

(伦敦东南部的克罗伊顿博物馆)

(伦敦东南部的克罗伊顿博物馆)

此事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而这批中国文物是来自20世纪早期英国著名收藏家Raymond Riesco的收藏。他珍藏的中国瓷器收藏体系完整,藏品品相完美,是研究中国瓷器收藏的重要资源,其中还有的现存于大英博物馆。Riesco晚年决定将其中国瓷器收藏捐献给克罗伊顿民众,迁入克罗伊顿钟楼的Riesco展厅永久展出。

伦敦,大英帝国版图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在帝国极盛时期统治着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帝国权力所及之处的奇珍异宝丰盈物产,无论是埃及木乃伊、罗塞塔石碑,或是希腊雕塑,亦或是中国瓷器都可以在伦敦诸多举世闻名的博物馆中寻得踪迹。除了大英博物馆及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这些建筑外形上气势磅礴,藏品深度和广度上无可匹敌的世界级博物馆之外,很多主题各异的小型博物馆或深藏于小巷独门之后,或矗立于郊外乡村之中,它们是伦敦这座博物馆之都最好的脚注。

十七世纪,随着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精致耐用的中国瓷器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一直是欧洲贵族追逐的奢侈品。在各大著名的宫殿大宅中常常设立了以中国瓷器装饰的中国厅,如伦敦西部泰晤士河边上的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中玛丽皇后的寝室。如今坐落于伦敦东南部的克罗伊顿钟楼(Croydon Clock Tower)内陈列着20世纪著名收藏家Raymond Riesco珍藏的两百多件中国瓷器,其收藏体系完整,藏品品相完美,是研究中国瓷器收藏的重要资源。

Raymond Riesco发家于保险业,像那个时代的所有英国商人一样,Riesco有着广泛的收藏兴趣从绘画,邮票到蚀刻板画,十分庞杂。他对中国陶瓷的热爱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27年,Riesco搬入了位于克罗伊顿的Heathfield大宅,他对这栋大宅进行了重新装修,在随后近三十年内在他的古董商朋友Bluett的帮助下陆续为Heathfield大宅添置中国陶瓷藏品,渐成规模。

在1958年,Riesco决定将其中国瓷器收藏捐献给克罗伊顿民众。随着英国的衰落以及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根据其小政府和私有化的政治哲学,地方政府普遍被削弱,为筹措资金,克罗伊顿政府曾在1970年以及1984年将部分藏品委托苏富比进行拍卖,而剩下的精品被陈列克洛伊顿钟楼里的Riesco展厅展出。

收藏之路:Riesco收藏与Bluett

Riesco对中国陶瓷的钟爱,特别是明代官窑瓷器的热爱,始于1935年,并先后投入了25年的时间建立起其个人收藏。尽管这批收以Riesco所命名,但我们不得不提及被后世古玩商所奉为传奇的Bluett,因为大部分的Riesco瓷器藏品(多达580件)购自于Bluett。

Riesco 收藏中,公认最珍贵的藏品是现存大英博物馆的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此物器形稀有,釉里红发色浓艳,品相完好,无疑是元代瓷器的精品。根据Bluett档案,该玉壶春瓶来源于苏富比1953年著名Alfred Clark收藏拍卖专场,流传有序,被学者和古玩界人士奉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标准器物。除了确保古玩藏品的品质,古玩商对私人收藏藏品的组成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对于中国瓷器的认识与鉴赏大多关注于高古瓷器与康熙青花五彩,而如今屡创拍卖纪录的明清官窑则并不受捧。但是通过翻看Riesco藏品拍卖图录以及克罗伊顿Riesco收藏数据库,我们不难发现其收藏体系所涵盖年代、窑口、器形、装饰手法的完整程度犹如一本真实的教科书。从唐代三彩骏马,汉代陶俑仕女,宋代哥钧定三大名窑窑品,元代釉里红玉壶春,明代永宣抱月瓶嘉万龙纹方罐,到清三代官窑精品,足见收藏建立者的用心。Riesco收藏中对于明清瓷器的重视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反映了其对中国陶瓷史的全面认识。作为整个收藏到主要买手,Bluett的学识与市场的触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收藏之乐:Riesco收藏与OCS

东方陶瓷协会(Oriental Ceramics Society),简称OCS,成立于1931年,是西方首个关注于中国陶瓷艺术品收藏的俱乐部,它的成员包括Emophupolous, R. L. Hobson, H. M. Knight等著名收藏家。不同一般为藏家准备的沙龙,OCS更多注重学术上的交流,各时期著名的东方学学者如H. L. Hobson, Henry Garner, Margaret Medley, Rosemarry Scott等也曾是其委员会成员,时至今日,OCS仍定期组织研讨会与讲座。Riesco于1931年加入OCS,并在1951年至1961年期间担任其委员会成员,负责为协会筹措资金。Riesco积极参与协会举办的活动与世界各大藏家进行交流互动,并曾先后两次邀请会员做客Heathfield,分享其个人藏品。

而Riesco也曾多次外借藏品给OCS进行专题展览,给广大民众参观学习。在1946年OCS首个系列展览--明代青花瓷器中有7件展品来自Riesco收藏,包括宣德青花莲子碗,正德青花龙纹碗,嘉靖青花菊纹碗,嘉靖青花仕女婴戏图高足杯,万历青花龙凤纹带盖执壶,万历青花戏珠龙纹盘,嘉靖青花人物纹酒瓶。而在随后1949年OCS举办的唐代陶瓷展览以及宋代陶瓷展览中,Riesco也分别慷慨将其6件藏品借出。1963年,在其去世前一年,Riesco仍积极协助协会的活动,并借出7件相关藏品支持OCS著名的清代艺术珍品展,其中包括雍正釉里红三鱼高足杯及雍正黄地绿彩龙纹碗等重要展品。除了与众同乐,参与展览无疑使藏品的价值上升,而这些展览纪录也给我们追寻研究Riesco收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收藏之果:Riesco收藏的归属

就如胡慧春起其堂名暂得楼,“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随着藏家兴趣的改变或离世,其个人藏品往往通过赠予、托管基金、拍卖等方式流入其继任保管者手中。出于对藏品的热爱以及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其收藏的意愿,Riesco分别把其收藏捐赠给大英博物馆以及克罗伊顿居民。1961年,在协会的帮助下,Riesco将5件重要藏品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其中包括上文提及的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随后,Riesco与克罗伊顿地方政府(Corporation of Croydon)达成协议,将剩余藏品全数捐赠给克罗伊顿民众。在Riesco去世后,这批瓷器曾先后在Heathfield与Fairfield Halls展出,随后迁入克罗伊顿钟楼的Riesco展厅永久展出。

在Riesco展厅中,陈列有三个大型展柜,从左到右按照年代顺序以及种类划分陈列着Riesco的珍藏。汉唐陶器以生动形象为优,著名如汉代乐舞仕女陶俑、陶制房屋模型以及唐代三彩骆驼、天王像。在展厅的左方展柜竖立着一尊唐代三彩陶马,通体黄釉,头部微微向左前方伸展,四肢直立,其尾部鬃毛装饰来自于Riesco爱驹Taffy,整体体态矫健生动,奔放自如。而到了宋代,以汝,官,钧,龙泉器物为代表,陶瓷制作注重器物本身的器形与釉色,讲究自然之美。如展厅内的南宋龙泉双耳瓶,通体挂满莹润的粉青釉色,器形简单柔美,仅以抽象化的鸟首双耳作为点缀。此时期陶瓷装饰中纹饰的运用相对较少,多取材于自然花鸟,以简练的线条表达抽象的图案,风格与唐代的具象真实形成鲜明对比,如展厅中的耀州窑暗刻海水花卉纹碗,碗心的花卉纹饰抽象而简单随意,四周配以多组排列曲线寓意海水。明代官窑瓷器是Riesco的最爱,在藏品中所占比重最大,在克罗伊顿展厅正中央展柜从左到右依次陈列着宣德青花抱月瓶,永宣青花莲纹宫碗,弘治黄釉大腕,嘉靖青花婴戏图方盒,万历五彩镂空龙纹捧盒约30件相关展品。与唐宋相比,明代陶瓷器形,釉色以及纹饰讲究寓意与适用,如代表皇权的龙凤纹,源于佛教的莲纹,象征长寿的桃纹,道教的群仙祝寿纹等。到了清代,中国陶瓷制作技术进入鼎盛时期,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阶段。对宋明瓷器的推崇掀起仿古潮流,也研制出各种新颖的器形以及釉彩,如展厅中的康熙釉里红夔凤纹双陆尊,在釉彩技术上重现宣德釉里红的风采,而器形与纹饰则是康熙时期的创新。

除了在克罗伊顿Riesco展厅与大英博物馆,当年被拍卖的Riesco旧藏仍时不时在古玩市场上流通,成为各方追逐的热点,每次亮相都会惊艳全场,仿佛出自Riesco藏品中的文物,和市场天生就有高度契合度。在刚结束的5月29号香港佳士得中國宮廷御製藝術精品: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卖上,有一只来自1984年苏富比Riesco专拍的清康熙白地素三彩暗花龙纹花蝶纹碗以港币4,230,00高价成交,而Riesco当年所藏一对中的另一只现陈列于Riesco展厅中。2012年伦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汤普森伉俪专场上有一件雍正/乾隆粉青釉盘口水盂也是源自1984年Riesco专拍。这只敬畏堂款水盂在被纳入Riesco收藏前,曾是A.T. Warre统帅以及E.G. Kostolany的藏品,并曾在1947年OCS青瓷展览中展出,拥有十分好的来源。同年伦敦古玩商Marchant的美国私人收藏特展中,有一件源于1970年Riesco专拍的乾隆青花八仙纹碗。

在Riesco辞世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他的名字还在不断的被人提起,他的藏品仍吸引着诸多瓷器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而其严谨、与众同乐的收藏也影响着当代的收藏家。Riesco斯人已逝,却将其生命投射到了其藏品之上,获得了永生,在伦敦东南郊的那栋钟楼的一层,静静的看着这世界的变化。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