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老坑以其优越的发墨性及观赏性历来被公认为砚石之首,正因如此珍贵,所以对端砚老坑如何认定与鉴别历来是砚台收藏爱好者的胸中块垒。笔者认为,能够准确地断定端砚的坑口,分清哪个是老坑,哪个不是,虽然并非易事,但将大量的实物观察与认真研究相结合,胸中块垒也就自然化解了。但这决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更不能将端砚老坑口的断定完全依赖于一些所谓明显的特征,比如“金线”。
所谓金线,实为砚石裂纹,被黄色菱铁矿填充而形成了黄色线纹,严格来说属于石病。如北宋唐询所著的《砚录》云:“石有金线,此正为病,端人所不取。”清代吴兰修所著《端溪砚史》也将金线列为石疵。
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将金线视为端砚老坑的“身份证”,广为流传,并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甚至出现了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的荒诞标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持“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者,要么是对端砚砚石的情况并没有深刻了解;要么是因断定端砚坑口存在一定难度,便想寻找一个简便、容易识别的方法。针对此况,笔者愿将老坑与金线的问题做一客观介绍,望能与众藏友交流沟通,并为初涉端砚收藏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的,而是在端砚众多坑口中普遍存在的。笔者通过调查大量的实物发现,出产于斧柯山、羚羊山众多坑口的砚石普遍有金线,而出产于北岭山宋坑等的砚石一般没有金线。也就是说,除老坑外,出自麻子坑、坑仔岩、斧柯东、白线岩等坑口的砚石都有金线,而且有些坑口砚石上金线的出现率还比较高,比如麻子坑。所以,金线不是老坑所独有的,更不是老坑的“身份证”。
有趣的是,因端砚不同坑口的砚石各有特点,其上的金线也有所不同,所以金线情况也是断定端砚砚石坑口的重要依据之一。如老坑与麻子坑砚石的金线一般比较曲折,且有粗细变化;坑仔岩与白线岩砚石的金线比较平直,且较细;斧柯东(这里的斧柯东不单指某一坑口,而是对产于斧柯山以东诸坑口的统称,因沙浦镇位于这一范围,也有叫“沙浦石”的)砚石的金线出现率不高,一般较接近于坑仔岩的金线。
将老坑砚石的金线与其他坑口的金线相比,前者的出现率比较高,且面貌最为多样,并有优劣之分。老坑砚石的金线宜细不宜粗、宜疏不宜密、宜柔不宜枯;以网状、粗硬、枯黄者为下,多不可取;以疏朗、柔嫩、淡黄并微有雾化者为佳,如布局得当,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通常而言,端砚老坑金线的品质与石质成正比,好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柔和美观,差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枯涩。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但金线在端砚老坑砚石中是普遍所存在的。从老坑材质的评定标准来说,当然是没有金线最好,但自然造化难得完美,所以在端砚收藏中,对老坑砚石的金线也应持豁达的态度,不能一棍子打死,应把金线与石质两者结合起来看。如石质上佳,金线柔和美观,对其收藏价值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如石质尚可,但金线过多,严重影响砚石的观赏,则会严重影响砚石的收藏价值;如石质不好,金线又多且枯涩,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我们不能追求金线,更不能以金线为贵,应在首重石质的前提下,合理地看待金线。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