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别妖魔化我,我不是艺术家
0条评论
2013-09-21 15:40:24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支菲娜

宫崎骏自称“不是文化人,只是手工匠”。他最讨厌被贴上“环保”的标签。
在嚷嚷了16年后,宫崎骏这回真的要退休了。
早在1997年完成《幽灵公主》后,宫崎骏就萌发退意。
2013年9月6日,歇下来的宫崎骏神态轻松:“说了好几回了,但这回是动真格的。我累了。总之,我终于自由了,既有干点啥的自由,也有不干的自由。”
“不能用‘军国主义’ 概括我父亲这样的人”
1939年,日本集结大量军队准备派往中国。某部队里,长官发表完一番“大东亚共荣”的演讲后问:“有谁不去吗?”士兵们高喊着为天皇效忠的口号,群情激昂。
一个叫宫崎胜次的士兵站了出来,说:“我家里老婆刚生完孩子,我去不了!”长官大骂“不忠”。这个懦弱的士兵站在原地哭了两小时,长官只好同意。
留下来的宫崎胜次,进了中岛飞机制造公司。中岛飞机以“飞机报国”为理念,在1945年战败关闭前,一直是亚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二战末期,日军“神风特攻队”自杀式袭击所用的“零式舰上战斗机”,有2/3诞生于此。
1944年,中岛飞机搬迁到东京以北的宇都宫市。宫崎胜次的兄长恰好在宇都宫开办飞机零部件工厂“宫崎航空兴学”,他便投奔兄长,出任厂长,主持零式战斗机主引擎的制造工作。
“还好我爹当年没出息,要不就没我了。”1941年1月5日,宫崎胜次的第二个儿子宫崎骏出生在东京都文京区。由于他脑袋实在太大,帽子总是只能买特大号。成年之后,他为此还得了个诨名“南瓜”。
战争后期,“宫崎航空兴学”人手严重不足,次品很多。宫崎胜次靠给质检人员塞红包蒙混过关。“飞机报国”这种口号他从不放在心上:“反正战争这种蠢事,喜不喜欢都得干,不如好好赚一笔。管他什么忠义礼孝,什么家国命运。”宫崎胜次对儿子们说。
身体不太好的宫崎骏,小时候就趴在桌上画漫画,或者琢磨父辈们生产的战斗机零部件。
1945年7月12日,太平洋战争末期,宇都宫遭遇大空袭,整个城市约65%被毁。目睹大空袭的宫崎骏,后来将回忆画成了《天空之城》中的烈火焚城。废墟和战火也成为他作品的重要场景,在《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频频出现。
空袭这一天,正当一家人挤在伯父的小卡车上准备逃难时,一位抱小孩的妇女过来,恳求搭车。被安排坐在货厢里的宫崎骏,试图在货车厢里腾挪出地方,心想无论如何也要让她上来,却听到父亲和伯父对那妇人表示:“坐不下了,没办法。”
这事在宫崎骏内心留下长久影响,从《风之谷》起,他画笔下的主人公就喜欢扶助弱小。
日本投降后,军工企业被关闭。靠着宫崎胜次战争期间发的横财,一家人过得还算宽裕。1950年,全家人回到东京,小学四年级的宫崎骏开始觉得,虽然物质上没受什么委屈,但日子越来越不如意了。
因为常常搬家,不断换小学,宫崎骏学习总是跟不上,变得越来越木讷沉默。母亲患上了怪病脊椎骨疽,住院的日子比在家的多,宫崎骏很难感受到母爱。后来在他的影片里,主人公的妈妈要么病,要么死,要么长久不在身边,或者像《幽灵公主》中杉的母亲,不是人,而是一只山犬。
没有母亲陪伴,父亲就带着宫崎骏逛影院。父亲的口味不算差,他看了不少杰作,比如黑泽明的《七武士》。
常有父亲的朋友在家中谈起在中国打胜仗的事,父亲就以炫耀开军工厂发的横财来回应:“斯大林也说过,人民是无罪的。我就是人民嘛。”
看到父辈对杀人或造武器毫无谢罪意识,宫崎骏越来越怀疑自己投错胎了:“我怎么会是日本人?真丢人!”
宫崎骏成年,父亲开始怂恿他抽烟,还得意地向他传授“把妹”技巧:“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逛窑子了。”
这时候的宫崎骏看毛泽东,看萨特,也努力啃过《资本论》,可惜没看懂,更没能在书中找到要为之献身的“人民”。他只好蒙头大睡,醒了就看着手塚治虫或者杉浦茂的漫画,画点描写悲情主人公的狗血剧情漫画,梦想有朝一日当个漫画家。他很快考上了大学,不用再听父亲瞎扯了。
1993年,宫崎胜次去世。二十年后,宫崎骏收官之作《起风了》上映。
《起风了》改编自无产阶级文学家堀辰雄的小说,展现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的半生,传达知识分子在时代大潮中动荡飘零的寂寥感。影片凝结了宫崎骏对父亲的毕生纠结情感:“那时像我父亲这样,不但不愿去打仗,而且还发战争财的人估计不少。不能用‘军国主义’这么一个词汇把他们全概括了,那毕竟是个灰色的、歇斯底里的时代。”宫崎骏说。
编辑:丁晓洁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