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艺术长沙】普及当代艺术 噱头很有必要
0条评论 2013-09-25 09:45:4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2013第四届艺术长沙海报

2013第四届艺术长沙海报 

在当代艺术重镇的排名中,长沙甚至挤不进二线,但即将迎来第四届的“艺术长沙”是这座以娱乐著称城市的特例。从艺术界的关注度到艺术家选择、展览质量都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艺术长沙的创始人谭国斌开创了一种新的展览模式,适用于处于当代艺术边缘城市的模式。

不是双年展,也非艺博会,艺术长沙是什么?

艺术长沙在名称上与艺术北京类似,但它不是艺博会,谭国斌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艺术长沙不涉及商业。前三届的所有资金来源都是谭国斌个人,直到第四届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部分的资金的赞助,也始终与获利无关。

虽然两年举办一次,严格来讲艺术长沙也不能算作双年展。首先它的规模没有双年展那么大,其次每一届的策展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谭国斌并非没有创立国际性双年展的野心,但长沙的实际条件决定了艺术长沙在创办之初只能是个特殊的存在,甚至场馆问题也能够影响到展览的呈现形式。由于上届的举办地湖南省博物馆装修,本届艺术长沙的地点改为长沙市博物馆。市博物馆能够用作展览的空间十分有限,谭国斌不得不放弃了年轻艺术家与成熟艺术家共同参展的方案,只是重点呈现四位艺术家的个展,也使本届艺术长沙变成了大型的群体性个展。

这一决定也并非“勉为其难”,谭国斌在看了很多国际上的老牌双年展和博览会之后,发现这些展览由于作品众多观众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完。而长沙这座城市也不能提供如此多的城市展厅,在规模上无法与双年展相媲美,于是群体性个展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起码目的明确:“把展览做精”。

这一届的四位艺术家——丁乙郭伟向京周春芽,每人都搭配一位学术主持,为他们撰写研究与分析性文章。湖南省博物馆的陈建明馆长担任总策展人,负责统筹规划整个展览。虽然看起来是最为简单的思路,但对于一个缺少成熟美术馆与画廊的城市来说,已经能够将有限的场地资源发挥得最好,让艺术家的新作也得以完整地呈现。

在批评家鲍栋也是丁乙的学术主持看来,艺术长沙更像是谭国斌的个人沙龙。不能否认的是谭国斌一直凭借着个人的力量在长沙寻找资源推动展览的举办,他在艺术圈的好人缘也在各个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沙龙不是不好,中国越来越多有能量的人做这样的艺术沙龙,实际上对艺术在社会中的普及和传播是有意义的。”

在采访中谭国斌否定了鲍栋的说法,他一直希望政府能够早点接收艺术长沙,“艺术长沙不是我谭国斌个人的,我自己每一届都尽力而为,但这种展览最好还是政府来做,没有商业做得纯粹些”。

艺术长沙是在艺术机构缺乏的城市中酝酿出的独特大展模式,谭国斌也不认为这一模式可以被其他城市所借鉴,“展览的整个策划非常重要,如果想按照这个模式办展览,需要在资金方面不求回报的人。只有在心里面为当代艺术做事的人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