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谈常青画廊:是外商的新天地
0条评论 2013-09-30 11:35:46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钱倩 黄星/翻译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记者 VS Mario Cristiani

记者:您最初为何会选择在中国开一家画廊呢?

M:1990年,画廊在圣吉米纳诺刚刚开业,那时候规模还很小。1999年,在哈洛德?史泽曼所策划的一次展览上,我认识了陈箴。通过他的作品以及与他的谈话,开始对中国的文化、社会以及城市中所发生的一切产生了好奇。2003年,我们邀请侯瀚如策划了一个名为“艺术就是一切”的展览,通过与同样成立于1990年的常青艺术协会一起合作,10年之内,在托斯卡纳区的6个城市相继巡展。直到2004年,画廊受邀参加了“艺术北京”艺术博览会,当时是洛伦佐去的北京,他回来后,兴奋地告诉了我们许多令人惊讶的事情,这使我们对中国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和毛里齐奥以及现在仍然担任我们北京分画廊策展人的白飞德,决定在北京成立一个艺术空间。

记者:您认为常青画廊的优势在哪里呢?

M:我们能了解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艺术无国界。常青在中国的画廊使我们有时间去了解发生在中国的一切,也希望能让中国的观众直接从这里了解到世界其他地方在发生的艺术事件。当然,我们一直明白,如果单纯以这样的想法来吸引藏家,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文化上的努力,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来到中国了。这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知道常青是值得信赖的,绝不会在获取利益之后突然跑掉或者消失。对我们而言艺术作品的精神意义大于经济利益。我们不想走捷径,更坚信在时间上所付出的牺牲与努力会赢来更多的信任以及在中国更大的销售额。

记者:那你们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呢?

M:我们画廊有三个合伙人,如果其中有一人对某位艺术家持不同看法,就会尊重大多数的意见。如果一位艺术家是经过我们三个不同的观点挑选出来的,他就等于通过了一个严格的测试;但是倘若我们中间有一位根本不喜欢他,他就不能参与我们共同策划的项目,也不能被带入画廊。

记者:常青画廊在运营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M:困难当然就是经济形势并非那么乐观,有时不得不做出牺牲。但我们相信,并尝试去寻找其他更多喜欢我们艺术的观众。有盈利了就会做更大的投资,或者做一些慈善事业。

记者:常青画廊是如何盈利的?

M:首先,常青每年在全球都会做很多的展览、参加很多博览会;其次,我们是三人合伙的团队,因此每一位都有各自认识的喜欢某位艺术家的客户从而购买艺术作品。

记者:在中国,常青画廊的每个展览周期都很长,这是为什么呢? 

M:因为我们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观看作品,能让他们安静地、充分地体会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一切,而且我们也觉得观众在购买之前最好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含义。我觉得,那些快速的买卖只会发生在博览会、拍卖会以及其他商业运营的形式上,对于画廊而言,给观众更多的时间是才是更好的选择。

创始人背景:3名

画廊合伙人马里奥(Mario Cristiani):佛罗伦萨大学政治科学系毕业。是常青艺术协会的主席。

洛伦佐(Lorenzo Fiaschi):佛罗伦萨艺术大学(Academy of Fine Arts)毕业,之后继续艺术探索创办了ILIT(Italian League Improve Theatre),并策划了多个国际展览,如布尔乔亚在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的展览。

毛里齐奥(Maurizio Rigillo):电脑信息专业毕业。三人大学毕业后都曾在洛伦佐父亲的餐厅打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