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琥珀涨150倍 传统鉴别方法难辨真伪
0条评论 2013-10-09 10:35:0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井楠

\

\

中秋假期与国庆长假中,数量众多的市民出外旅游,买回来了价格不菲的各类珠宝,但其中的造假案例数量众多,除了红蓝宝石,价格相对便宜的“半宝石”碧玺、绿松石、海蓝宝石与琥珀、蜜蜡,也是造假案例的“重灾区”。尤其是琥珀,价格连年攀升,吸引了造假者的注意力,传统鉴别方法已经难以准确辨真伪。业内人士提醒市民旅游购物时要谨慎。

琥珀:天然琥珀价格暴增3倍致“再造”猖獗

国庆节后首个工作日,市民张女士拿着几件首饰去广州地质科研所珠宝检测站检验,黄金、祖母绿首饰均被检测为真品,唯独一件价格1000多元、体积不大的琥珀首饰,被告知是“再造”产品,是不值钱的碎琥珀与胶水重新压制后的合成体。张女士很诧异:该琥珀吊坠是中秋假期时旅游购物所得,当时商家还用针尖加热后戳过首饰的背面,确实有淡淡松香味,按照以往经验,这该是真琥珀呀?

如张女士一样,假期旅游期间,很多广东游客买回了琥珀首饰,但从广州东风东路几家大型检测机构的近期报告来看,送检产品中两三成均为“问题”琥珀。

过往,主要是树脂合成造假,消费者只要用绣花针加热靠近首饰,一般能辨别真伪(有松香味者为真品)﹔但今年以来,“压制再造”加工成为了琥珀造假的主要方式。“再造”的原材料是琥珀,但却用价格低廉的“碎珀”,再加入一定量的胶体,混合后高温压制,制造出体积较大、色彩较均匀的“再造”琥珀,卖出与天然琥珀相同的价格。而根据国家珠宝标准,类似“高温压制”珠宝必须进行标注,不属于天然琥珀﹔而在收藏业内,只有天然未经加工的珠宝才有收藏价值。

为什么琥珀造假如此猖獗?天然琥珀升价是主要原因。从2011年开始,由于北欧矿产量减少,天然琥珀价格飞涨,两年半时间里,价格翻了2~3倍,仅对广州零售市场来说,5cm×7cm×2cm体积的天然琥珀首饰,3年前价格只有3000~4000元,而今价格在10000元上下。

如此迅猛的升价速度自然吸引了造假者的目光。记者从番禺的加工企业了解到,碎琥珀每公斤的价格一般在2000~5000元之间﹔每公斤产品被重新压制后,可以加工成至少200件体积为5cm×5cm×2cm的琥珀吊坠,每件天然产品的市场批发价格都在1800元以上,而“再造”琥珀如果按照天然琥珀来卖,能卖出高于50倍成本的高价,这说的还是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价格一般是批发市场的3倍,则扩大成了150倍。

鉴别:鉴别“再造”品,绣花针加热靠近首饰的方法不适用﹔没有仪器,普通人只能用放大镜初检。“再造品”的颜色一般比较一致,瑕疵极少,杂质较少,其中的“刨花”(琥珀切割时工具留下的炸裂纹)部分,裂痕较小甚至没有﹔而与之比较,天然琥珀中的瑕疵杂质很多,“刨花”裂痕面积大、不规则。遇到价格低廉的产品尤其要提高警惕。

碧玺:一串碧玺珠三分之二是“杂石”

比起琥珀,碧玺近两年也颇受追捧。但从假期旅游购物后的送检结果来看,造假方式丰富多样,案例层出不穷。李小姐在某城市旅游时,买回了三串碧玺手链,这几款碧玺手链,在广州市场上的零售价一般在1500~2500元之间。但在该城市的“甩卖”价格只有700元左右。

她拿到广地珠宝检测中心检测,却发现:其中的两串14、15粒珠串里,居然超过了10粒都是假货。如图所示:黄色珠子是茶水晶冒充的,绿色珠子是绿水晶,只有粉色珠子才是真碧玺。一串珠,三分之二是杂石。另外一串手链倒是货真价实,只由粉红、绿色两色天然碧玺串成。

在串珠上做文章,假货、真货混杂加工,成为了近期碧玺市场上的主要造假方式,而类似造假方式,就连零售商、批发商都难辨真伪。记者从广州检测中心了解到:他们曾检测出了荔湾广场附近的类似造假案例,市民回去找批发商维权,批发商声称“一下买进几百条,哪能粒粒都检测”。而记者亲自走访了华林玉器市场的碧玺批发商,部分人表示:如遇到类似情况,他们愿意为顾客替换回碧玺珠子。看来,类似造假行为并不一定是批发商的错。

而加工商所以拿水晶造假,也是因为碧玺与水晶之间价格差异巨大、造假有利可图,碧玺连年升价,目前“按克计价”,每克价格在100~200元之间,而一条质地较好的水晶手链,批发价也不超过300元。

除此外,“优化处理”造假仍在碧玺市场里比较普遍,主要指用药水漂洗与高温加压后充塑,虽然提高了碧玺的观赏性,但改变了碧玺的天然物理特性,因此也不再拥有收藏价值。

鉴别:如何鉴别碧玺的真实身份?碧玺具有明显的吸附性、静电效应。可以用棉布擦拭首饰几分钟,然后拿起首饰去接触用剪刀剪碎的小纸片,如果能吸住大量纸片,则说明有静电效应,应是真货。如果不能,则一定是假货。但对于经优化处理的碧玺,则比较难鉴别。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