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罗奇:妥协现实,柔化冲突
0条评论 2013-10-21 10:16:13 来源:新快报 作者:赵旭虹 梁志钦

罗绮

1 脸谱

罗奇的画面传达游离地表现、冷淡地处理、平静地述说,内敛而温和的他崇尚老庄思想,经历是他作品的一个旁读。

“绿现代隐喻·罗奇作品展”10月18日——11月8日在广州大剧院当代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包括《亲爱的,我们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发》《亲爱的,那是我母亲的房间》、《亲爱的,他总是在阳光下厚重的阴影里微笑》等20多幅罗奇自2010年首次个展以来的代表作,其中宽达2米,长达5米的大尺幅作品《中国大餐》更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油画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虽然出身农村家庭,由于身边有亲戚在乡下从事以前的炭像工作,刚开始懂事的罗奇便已经开始接触各种绘画书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耳濡目染,很快便开始临摹各种画作,“我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临摹那些书籍,包括《芥子园画谱》,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都是画国画。”罗奇说。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传统文人墨客的表现方式在罗奇看来已经不再适合现当代的社会发展,同时,在就读中师期间,认识了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美术老师李理,在他的影响下认识了油画。“当时确实对国画有点失望,感觉这个社会的语境已经不再适合国画的创作,像古人这样去创作国画的语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然而,我第一次接触油画的时候,就感觉这种媒介本身就具有了很强的创造力,所以最后就选了油画。”

艺术方向迷茫遇见伯乐

罗奇表示,因为家里条件所限,当年只能读师范,以享受“国家粮”,因此,中师毕业之后,他被派往一所中学任教,然而,自幼便立志做画家的他,并不安于当时的待遇,在任教不到2年便重新参加高考,努力考进美院。

“因为当时穷,我并没有进入培训班参加学习,基本都是靠自己摸索考试。”罗奇说。经过一年的努力,美院的通知书终于留下了他的名字。然而,对于当时工资只拿200多元一个月的罗奇,面对美院近7000元每年的学习费,无疑是当头棒喝。

“当时全校只有我一个申请助学贷款的,记得当时是一年可以申请2000元,但这也远远不够,只能到处借钱,问亲戚,问朋友,问同学,每人一两百地借。”罗奇回忆起来深有感慨,并说,当时有一位同学连续一年,每个月给他寄100到200元不等的生活费,回忆起来也非常感动,“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报答他。”

生活上的接济和学费等可以通过朋友亲戚的帮忙得以缓解,然而,发展方向方面却让罗奇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心怀大志,研究生毕业的罗奇第一次遇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刚毕业没人关注,展览没什么机会,经济又低迷,当时真的很低落,不知道自己的艺术方向该何去何从。”在低落之际,罗奇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位“伯乐”,“当时认识了一位艺术爱好者徐先生,也是这次展览的邀请者,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非常关注我,还经常找我聊天,鼓励我,聊一下当代艺术,包括他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他对艺术的见解可以说是中国非常奇特的一个人,可以说,他对全国绝大部分的艺术家都了解。”

生活简单“三点一线

现在的罗奇,已经是广州美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过早地得到了如此的“殊荣”而浮躁,相反,随遇而安的心态使得他的生活非常低调,“我的生活很简单,很少应酬,每天就是画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

也许,在他看来,目前安稳的生活是“上天的恩赐”,应该好好珍惜。因此,在探索自己的艺术方向方面,罗奇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果说前几年主张“不批判、不评价、不回避、不逃避、不破坏”的软现实主义是批评家冠以他作品的标签,那么,现在似乎他自己已经主动地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绿现代。在罗奇看来,绿现代同样具备软现实主义这“五不”的特点,且更认为“社会发展不存在递进关系,只是个平衡关系,在古代,处在那个时期,也是一种‘现代’,到未来某个年代,也是一种‘现代’。但是无论哪个年代的‘现代’,我觉得都应该是处于一个‘绿色’的状态。因为绿色就是适合人生活的一种状态。”在罗奇认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基本集中在对现实的直接批评,对社会的直接抨击。在他看来,现实作为一种硬生生的对象,艺术不适宜跟其“硬碰硬”,更应该像水一样,软化对待,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把现实中的“尖角”所包容着。“所以无论是形式,还是颜色,我都是主张温婉的,不刺激,不强烈的,而且尽可能地把它们压缩到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让观众慢慢体会。”

罗奇1975年生,湖南人,199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副教授。作品入编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

只要解决了吃饭问题 就应该好好搞创作搞研究。

2 市场

从网上的拍卖记录上看,罗奇的上拍作品不算多,近两年,价格稳步上升。迄今最高记录是今年在北京保利上拍的《亲爱的,我带你去无家可归者燃起的篝火》8万元——12万元的估价,最终以40.25万元成交。然而,这样的信息,对于罗奇,他并没有太多的惊喜,他更直言,我的作品有没有市场都一样,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上学曾遭遇生活困难,但罗奇认为艺术家太富易迷失

生活窘迫大学曾卖画

回想起自己卖的第一幅画,罗奇还感叹当年生活的辛酸。在大学的四年,每年面对高额的学费,对于家庭条件并不好的罗奇,无疑是一座座难以挪开的大山重重地压在身上。就在罗奇正在上大三的时候,“艺术市场”开始光顾了他。

“记得当时刚画完了一幅比较写实的画,有人来看,说要买下。当时我当然是非常高兴。当时其实没有市场可言,就是买卖的概念。”罗奇说,当时那幅画大概60cm×60cm,卖了500元,“在当时其实已经不少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