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毛泽东同斯大林在一起
但有些只发表过一次。也许普通人无法知道:在这些非常熟悉的图片背后,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或者是另外两个版本,更或者有些图片它根本就不存在,是再创造。当然那些经过加工的图片,有些最终也无法找到最原始的版本,因为是在底片上直接加工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有一部分是由想象构成的。为了和那些躺在档案袋中的原始历史相区分,这些被修改和再创造的、我们所熟悉的图片应是一种第二历史,第二历史我认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就如同本体的影子,在光源的照射下可长可短,可虚可实,甚至可以因为光源的奇妙变化而让人们拒绝承认本体的主导地位,影子使给它提供存在的母体显得丑陋。因此人们会自然的去修改那些他们认为不美的,又必须接触和可视的一切物体。
这些图片只不过是可视物体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以及主观愿望和美学观,当你仔细的欣赏和凝视这些图片时,你会感觉到人们对每一张图片的苦心经营,你能摸到历史的脉搏,感觉到他们心脏的跳动。
1952年第一届全军运动会
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这些图片的几个特点:1,政治目的,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修改的图片,大都是执行任务或是不承担责任。他们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及政治人物的起伏而反复变化,象有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的图片,知道中国历史的人会了解这些人物的背景;2,被美学所支配的修改和创造,这种情况是将主要人物突出,巫鸿先生称之为“升华”,由于主人不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或背景杂乱等等,这种修改使图片更加符合于当时的美学观念;3,心理作用下的自动修复,这有点像电脑软件在有些情况下会自动的修复某一文件的碎片,修改图片的人大都是工厂的印刷及上色工人,专业术语叫“修版”;4,主动创造和虚构一个主观的场面,这差不多是一种绘画式的创造,把不存在的、但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图片剪裁和拼接,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画面,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这些图片我以档案的形式展示出来以飨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我私下里认为这是我们的历史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它们差不多一直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观念,因为它们的存在,由此创造和发明了脱离于本体的另一种历史,那么它们的存在就是第二历史。
2006年3月24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