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周春芽的入世情怀
0条评论 2013-10-30 16:30:06 来源:艺术财经 

周春芽

周春芽

周春芽是当代艺术家中最具有入世情怀的,他善 于在作品里体现艺术以外更公共性的文化宏大和 想象力,也倾注经历于艺术公共化和艺术教育。

大多数时间周春芽还是呆在成都和上海两地,但 他的展览活动遍及国内外各个地方。这一届艺术 长沙,他将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展出他的经典 作品和最新创作。

“对长沙的印象主要是它的出版,从前的湖南美术 出版社在艺术界影响很大。长沙也出了很多有个 性、出色的艺术家。现在的长沙,给人们的印象 主要来自电视、媒体和娱乐。讲到文化和艺术氛围, 长沙还没有一间市级美术馆,这不仅是长沙一个 城市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存在同样问题。很多城市、 甚至到省份都没有美术馆,就算有,大都只是空 泛的概念,没有美术馆应具备的基本职能。美术 馆不但要有收藏还要有教育职能,通过学术活动 推进社会和地区文化进程,而不是简简单单做一 支传声筒。不过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相信长沙以及全国各个省市都会慢慢发展起来, 建立自己地区的美术馆。艺术长沙的活动也会把 长沙这座城市推向艺术和文化的新高度。”

本届艺术长沙4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安排在长沙市博物馆,周春芽觉得博物馆的展厅环境很适合少数人共同展出,展览场地甚至比省博物馆的效 果还好。长沙市博物馆位置好,有历史痕迹,因 为是博物馆,普通老百姓更会主动前来参观,参 与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国的美术馆太少,具有 好的教育系统的美术馆更是寥寥无几,我们要多 展览,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当代艺术。”

一起展出的另外3位艺术家来自不同区域,艺术 家风格各异,个性突出。周春芽曾参与了第一界 和第三届艺术长沙活动,见证了活动几年来的发 展历程,他认为活动办得越来越好。“谭国斌作 为私人美术馆馆长,做了一件社会性的活动。艺 术长沙不是一个赚钱的事业,确切说一定是赔钱在做的,可老谭仍然愿意坚持做下去,这是非常 了不起的情怀。这一届与政府合作,是希望通过 学术活动来提升长沙的知名度,希望得到社会各 方面的帮助和配合。”

关注艺术的公共化,并不代表作品风格的随波逐流。20世纪90年代,不少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社 会问题为题材,更有部分作品趋向于西化,周春芽 却坚持要走传统文化路线。“真正有价值的传统是 进行时态的东西,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其实归因 于今天的人对过去的认定,归因于我们的集体记忆 和理解。”创作“石头”系列时,他研究文人山水画, 并没有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 理解,而是按照自己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令看似 陌生却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在肌理和质感上花 费很大的工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 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 强化、放大本就是形式,而视觉的呈现本身就是内 容,已经不需要你进行更多的解释和引申。这比我 们从概念、方法出发所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 惊讶、震撼。”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就是要在重塑历 史传统的同时,突显传统中所隐藏的个性和情绪。

随后的“绿狗”系列作品清晰显示出艺术家生活 观念和意志对主题的影响,绿狗和艺术家本人的 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绿狗》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同, 是由于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正好反映了时代的激动 情绪,一眼就可以与之产生强烈共鸣。

周春芽喜欢浓艳的大红大绿,桃花在周春芽的作品 中最初只是陪衬,红色的花与绿色的狗形成强烈对比。直至2004年,浓艳的桃花才大规模出现在画 面中,其表现手法随意激情,将传统大写意笔法和 西方绘画强烈色彩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极致 中叙述生命的幸福与苦难,快乐与悲伤。

此次艺术长沙,周春芽参展的新作品只在上海和 南艺与专业人士和学生小范围内交流、公开过, 在艺术长沙的展览将是第一次面向社会的公开展 出。作品还是架上范围、园林体裁。这一次他将笔锋转向中国古老园林,以其与生俱来的书写性 格,在画布上恣意释放神秘的速度感和爆发力, 建立起当代语境下自身与古代园林的关系。从园 林的建造者、居住者,到如今的游览者,在收集 其视觉碎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且完整着人类对 于园林的共同记忆,探索对于自然无限未知的审 美诉求。周春芽相信其作品内涵可独立表达,不 需要通过外界因素说明。他认为作品内涵在于视 觉形象,而不在于对事物的说明。周春芽曾表示, 在创作时更倾向于形象上的发展,包括处理结构、 颜色、线条和笔触等方面,聚焦于视觉敏感所引 起的美感形体,相信这种敏感和其它敏感是一样 的,有关视觉感官所形成的美感,相同于谛听自 然界音律和美妙乐声所获得的感觉。

说到艺术的公共化,周春芽觉得中国与国外相比 还有很大差异。“在我们国家娱乐业发展得倒是很快,艺术发展的机会太少。在国外,人们几乎是泡在美术馆、 博物馆长大的,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没有这个大环境。政府把文化当成产业,这 是不恰当的。产业是为了赚钱,文化是为了提高 素质。不是说赚钱不好,先提高了素质再说赚钱 才会有更多可能。”

周春芽近年来还专注于社会慈善事业。为帮助5·12地震伤残儿童不遗余力地推广艺术教育,他的好人 缘此时显露无疑。地震后,他发起艺术界和娱乐圈 的朋友以及热心群众为地震伤残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心理辅导和募集善款。“只要有手艺,不怕没饭吃” 是周春芽为这些孩子未来出路所做的最务实的考虑。 他在2009年带头成立了“五彩基金”项目,并捐 赠了100万元启动资金。2011年6月,“心 - 语—— 五彩基金二周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周春芽

携五彩基金赞助的部分儿童和他们的作品首次在京 亮相。开幕当天,周春芽的朋友们——五彩基金形 象大使吕燕、学者于丹、艺术家王广义、曾梵志、 岳敏君、栗宪庭等都到场支持。2013 年4月,周春 芽和他的五彩基金带着丰富的物资,为11岁的玉树 孩子芷扎和像他一样的受灾儿童所在的学校开办了 首个唐卡班,并亲自上了第一堂课。唐卡教学针对 的是藏族地区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不同于汉族地 区的孩子,目的是要教给他们一门手艺,这门手艺 在他生长、生活的地区是用得上的,就算将来不成为艺术家也可以赖以生存。在汉族地区的艺术教育, 有针对残疾儿童的,通过艺术教育帮孩子考上艺术 院校,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相对高额的学费,毕业后 协助找到工作。“我们的第一批孩子很多毕业后进 了设计公司,现在都发展得很好”;此外五彩基金 还有针对智障儿童的艺术教育,“教他们画画,目 的是通过画画让孩子高兴、开心,这样他们的家长 就会开心,周围的人也会开心,这种影响是社会性的。一个智障儿童的家庭会因为一个孩子的不幸而变得 很不开心,不幸的家庭又会造成社会影响和社会问 题,我们就是想通过画画,通过孩子画画得来的乐 趣尽量化解这种不幸,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除了为成都年轻艺术家和蓝顶艺术区入驻艺术家 操办上海和北京的展览,周春芽还在2010年将“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引入成都,让观众有机会与达明安·赫斯特作品在 内的 150余件(50组)英国顶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零距离”接触。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