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访谈——周春芽四十周年回顾展画册
0条评论 2013-08-03 17:09: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栗宪庭

  周春芽  《剪羊毛》色彩稿  纸板油画  38×52cm  1981年

周春芽  《剪羊毛》色彩稿  纸板油画  38×52cm  1981年

周春芽  苏州太湖石  布上油画  150×120cm  2000年

周春芽  苏州太湖石  布上油画  150×120cm  2000年

栗:我们不要管每次展览,从头把前半辈子说一下,从八十年代初开始。

周:那时还是小伙子,我们见面是在成都。

栗:那木刻是几年级做的?

周:毕业创作。

栗:那《藏族新一代》不是?

周:《藏族新一代》是开始创作的,木刻是后来创作的。

栗:入学是哪一年?

周:入学是1978年春天,1977年考试,77级都是1978年春天入学的。

栗:毕业创作是哪一年?

周:其实那是之前的展览画的,为参加程丛林他们的一个活动。

栗:不是《藏族新一代》么,就叫《我的前半生》的?

周:不是,好像叫《人生的一半》,《我的前半生》是傅仪的。

栗:我记得刻的比较粗犷,大线条的。

周:实际最早开始时就是做木刻,你来的时候,我想把人生一些经历,当知青的经历,对文革的一些看法表达出来,那时很早了,手法有点学麦绥莱勒。最早我看了一本父亲留下的书,麦绥莱勒是比利时的,他的木刻全部是叙事性的,我受他的影响,就把自己前半生经历都刻出来了,当知青,还有小时候身在红旗下又下乡那种生活的真实反映。

栗:那是哪一年?

周:1979还是1980年,你最早去《美术》是哪一年?

栗:是和《父亲》一期的么?

周:好像不是,我记得你全部都登在封三。

栗:1979年?

周:我觉得好像是1979年做的,1980年登的。

栗:那会儿还没毕业吧?

周:还没有毕业。

栗:那时四川美院的院长叶毓山主张大家在学校,创作代替习作,都在搞创作,这些人的生活经历都很丰富。

周:从程丛林、高小华他们的“伤痕”题材,到罗中立的《父亲》都是,但我那幅差不多和程丛林他们一起开始的,或者稍微后面一点,我觉得那次可能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搞艺术,之前都不是自己的想法,“伤痕”之前,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创作要么就是表现重大题材,或是完成社会主义任务,反正不是艺术家自己想的,艺术家最多是以自己的技巧画出来,内容都是别人的内容。我觉得是从“伤痕”艺术开始,中国艺术家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后来四川有点偏离,搞乡土绘画,如果搞下去还是很有力量的。

栗:具体谈谈你当时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没有特别的想法?

周:风格很简单,手法有点学麦绥莱勒的,比较自由,那时对木刻技法一直不是很喜欢,就是按刻版画那套很简单的方式,把事情说出来,不是很讲究刀法,也搞不好,把内容反映出来就好了。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