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数有用吗?真的对艺术投资有指导意义吗?
0条评论 2013-10-31 16:35:58 来源:收藏·拍卖 作者:王金坪

AMI中艺指数发布的潘天寿作品市场行情

AMI中艺指数发布的潘天寿作品市场行情

大部分指数采用拍卖行数据,因为它们的数据公开透明,此图为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现场

大部分指数采用拍卖行数据,因为它们的数据公开透明,此图为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现场

新指数的预想

记者: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那新指数将会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黄隽:目前还没有定,需要与各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确定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指数,做到有的放矢,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方法和数据。在方法方面,可能会趋向于特征价格法,因为它比较符合艺术品特点,新指数可能挑几百或上千位艺术家,提取多个特征,给这些特征赋值,把所有特征定量,然后运用计量统计学的方法,把每位艺术家的特征值计算出来,这样我们就会知道每位艺术家的哪些特征对他的作品价格影响比较大。同时我们会借鉴各种方法,也许可以研究出第四种方法。

记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数据虚假成分太多,新指数的数据来源将有哪些?如何取舍以增强指数的真实性?

黄隽:要做反映整体市场的指数难度比较大,我们目前在研究,可能需要请政府主管部门,比如文化部、证监会,还有学院派的研究金融的专家、艺术家、艺术品市场专家、财富管理者等的协助。虽然拍卖数据只占艺术品市场交易额的一部分,而且存在假拍,但是好在数据透明公开,所以我们的指数研究接下来还会继续做拍卖数据,只不过采入样本的是全国大拍卖行,虚假成分会相对少一些。除了拍卖数据,还会采入一级市场的数据和艺术家活动的各种信息,这些数据是综合的。而且受众面和样本会扩大范围,不会只做最好的前几百名艺术家,也会有中等艺术家和作品售价几万元的艺术家,层次丰富、全面化,能够代表整个市场的真实状况,为中产阶层服务,增强指数的有用性。

记者:要扩大样本的层次存在一些问题,艺术家数量太多,而且作品交易量不大,主要存在于一级市场,而这个市场的数据不透明,那如何采集信息?

黄隽:画廊协会可以提供数据,也可以参照纳税情况,但是纳税的信息也是不准确的,还有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和雅昌艺术网都在收集一级市场的数据。

其实国外的指数基本上也是采用的拍卖数据,因为拍卖数据是透明的,而其他的数据采集很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多年的积累,而且即使做到了,数据的真实性也没有保证。尤其是在中国,存在非常多私下交易成分。就像GDP数据的计算,比如餐厅每天流水3万的话,可能开发票的只有2万,不开发票的那1万元,商家是不会上报的,最终不会被计算入GDP,很多实际的交易因为不开发票而被隐藏,同时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有时也会虚报数据,所以GDP的数据很难做到绝对准确。同样,在画廊交易过程中,很多画家比较强势,要求现金交易,不愿意刷卡,因为刷卡的话是可以监控的,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数据的采集非常困难。

马学东: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没有做指数,只是在做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也涉及了些艺术家个案研究,比如从2000年到现在的数据,基本上涵盖市场的各个方面,拍卖数据只是一小部分,还有画廊、博览会、美术馆、教育机构等整个行业的数据。画廊的数据是通过问卷来收集,去年给北京市的画廊做了问卷,当然信息采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画廊协会的配合,相对来说数据收集会容易些,也会真实一些,但是只能得到某些画廊每年成交额的大致区间,因为毕竟涉及到隐私,画廊不方便透露,公布的是真实数据还是虚报的数据我们无从得知。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