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的杭州跨年展 60位艺术家亮出“开放的册页”
0条评论 2013-11-04 14:15:15 来源:杭州日报 

2013的杭州跨年展 60位艺术家亮出“开放的册页”

2013的杭州跨年展 60位艺术家亮出“开放的册页”

2013的杭州跨年展 60位艺术家亮出“开放的册页”

2013的杭州跨年展 60位艺术家亮出“开放的册页”

从徐冰、谷文达、丁乙、张恩利这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到薛峰、邵文欢这样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本土当代艺术新生力量;从韦一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研究学部主任)这样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到纯粹的西方艺术家们,11月2日,6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整齐划一的样式出现在《杭州跨年展·醒墨》展上——册页。

在这一名为Open Books(开放的册页)的展览中,这些涉及领域迥异的艺术家,每人交出了一本册页。

作为书画小品,册页历来是中国传统文人把玩的物什,或者说,是文人雅士的“笔记本”。因为尺寸不大易于携带,册页有时候是写生本,古人游历名山大川,随手在册页上记录下一时境界;有时候又是艺术家们谈笑风生的平台,他们在册页上用笔唱和、谈论艺术——你虽然不在场,却能从画面的内容、题跋、甚至年月想象出那个时候的情景。这样的传统从唐宋以来就一直延续,那些零散的单件式手札、书画小品,也会分门别类地集中改装成册页,趣味十足。

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群展,为什么会选择册页这一古老的东方形式?

“你也许很难想象,这种在古代看来便于携带的册页,到今天,各种现代工具充斥的时代,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依然是一种丢不掉的情节——即便不是从事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家。油画家在旅行、候车的空隙画下自己的见闻,从流行文化的《江南style》、《虎胆龙威》到查韦斯去世、罗德曼访问朝鲜这样的政治事件;装置艺术家在上面勾勒出代表着自己情绪的色块,将这些小册子放在书架上,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策展人朱春杭说,“当我们和艺术家们交流,要求他们拿出册页参与展览的时候,经常听到的回答是: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册页与其他类型的展览作品很不一样,对于艺术家来说,它太真实了。”

更出格的也许是展览中那些来自西方艺术家的册页作品——西方艺术和东方传统册页,这种碰撞显然会被当成一种行为艺术。事实上,去年6月,由来自威尔士、澳大利亚、英国等富有声望的艺术家作品构成的Open Books(开放的册页)就已经从威尔士国家图书馆开始了它的全球巡展——2004年,英国艺术家玛丽·赫斯特在香港生活期间,被册页迷住,于是回国时把她带回的册页分送给了她的艺术家朋友们,开始了Open Books的想法。

徐冰用中文结构来书写英文的《徐氏新英文书法》;谷文达的《碑林·唐诗后著》都是已经被载入美术史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写大字闻名的王冬龄则洋洋洒洒地抄写了五千多字的《老子》;王劲松、邵文欢两位艺术家则是以摄影作品参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阐述对于册页的理解;以抽象水墨而闻名的张浩则做出了小型的装置……三尚当代艺术馆在展览的三个月里,将会以类似于“册页百科”的方式存在。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