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的《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
《十竹斋画谱》之《翎毛谱》
由不同籍贯、不同阅历的画家文人编纂于不同朝代的两部中国绘画“教科书”《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传(谱)》,虽然成书时间相差半个世纪,但诞生在同一城市,即古都南京。
中国画谱编纂史可追述到宋代,宣和庚子(1120)的《宣和画谱》二十卷,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的作品6396件。明清时期画谱编纂史不断发展,其中《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传》影响深远。近现代画坛名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乃至以文学家、诗人著称的郭沫若等先辈,当初入门,无不受惠于这两部教科书式的画谱。
《十竹斋画谱》初版不分卷共八类:《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成书于明天启七年(1627),由44岁的胡正言辑选,高阳、凌云翰、吴士冠、魏之璜、胡宗智及行一和尚等同校,胡正言、汪楷等刻。
该书除收入胡正言本人绘画作品外,还临摹复制了赵孟頫、沈周、文征明等三十位大家杰作。每谱中大约40幅,每幅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词和诗,总共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
原版初印本用开化纸,镌刻精细,餖版彩印,神韵自然,堪称一绝。惜传世稀少,当今所见多为清人翻刻。
《芥子园画传》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共四卷。首卷是在明代诗人、书画家李流芳画传基础上,由李渔及其女婿沈因伯主持,请久居金陵的浙江秀水(今嘉兴)籍画家王概重新增删编辑,李渔抱病作序,“迄今三易寒暑”于1679年“始获竣事”。以“青在堂画学浅说”始,后列树、石、人物、屋宇等画法。这是继《十竹斋画谱》之后又一部沿用胡正言餖版技术出版的木刻彩色套印艺术珍品。
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4),中国画谱登陆东瀛,到十八世纪中期的宽延年代,日本从直接进口改为自行翻刻。以日本南画、文人画名家池大雅、谢芜村、田能村竹田为代表的江户后期之日本画坛,以及作为日本画蜚声世界的“浮世绘”版画,无不受这两部“教科书”影响。
《十竹斋画谱》刊印者胡正言(1584—1674)本是安徽休宁人,南明时曾官居中书舍人,然入清后不仕,三十岁余移居金陵鸡笼山侧,因家院内种竹十余竿,故自号十竹斋主人,专事刻书,直至1674年91岁终老南京。
《芥子园画传》源于清初名士李渔(1611—1680)的“芥子园”宅号。李渔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进仕,专心从事著述和组织戏剧演出。
清康熙元年(1662),五十二岁的李渔举家从杭州迁居南京,暂住城南秦淮河畔距白鹭洲约五百米处的金陵闸,后在聚宝门东侧老虎头西晋御史中丞周处读书励志的周处读书台边购得一屋,取名芥子园,寓“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这里紧邻夫子庙,是文人汇聚之所。
李渔在南京自创书肆,店名就叫芥子园。其女婿沈心友沿用《十竹斋画谱》的餖版印刷技术,在李渔资助下,组织画家王概等编纂画谱,并以其岳父宅号芥子园命名,刊印《芥子园画谱》;另取老泰山之号,别称《笠翁画传》。由于芥子园出版的书籍工精价廉,口碑甚佳,流传颇广。
李氏芥子园书肆与胡氏十竹斋、汪氏环翠堂都是当年金陵名肄。或以戏剧小说插图闻名,或以画谱、笺谱著称。上至权贵贤达,下至商贾小民无不经常光顾。
《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传》虽同为中国画技法教科书,但二者在受众方面稍有侧重。前者首创餖版彩印,图形精美,诗词书画兼收并蓄,是文人雅士茶余饭后品鉴把玩之佳品;后者深入浅出,更注重技法传承,深受各界喜爱。
《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传》集我国古代名家智慧,历经近四百年的增补和完善,已成为公认最具权威的读画学画的百科全书,也是藏家最热衷收藏的古籍善本。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