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是个圈,其实收藏界更是个圈。”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升温,书画收藏显示出巨大的升值潜力,涌入岛城书画市场的游资也越来越多。而书画拍卖市场上赝品混杂的现状,让岛城收藏界对“圈子”的认可越来越高,收藏界藏家越来越重视掘金“圈子经济”。从书画、古玩到奇石,不同领域的圈子相互交织,资本在各个圈子中流动。只有找对圈、跟对人,在书画收藏市场才能抓住买到真品、珍品的机会。
圈子之道
圈子搭台画家唱戏藏家在圈子里掘金
要想玩收藏,仅有钱绝对不行,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圈子”。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升温,岛城收藏界盛行“圈子经济”,无论是刚入门的玩家,还是收藏界的“老江湖”,都越来越重视圈子的重要性,遍布岛城大小会所的圈子,其影响力甚至辐射到国外的收藏界。形形色色的圈子里,既不时上演“捡漏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成为画家们展示自己实力的平台。
凭人际关系圈里可捡漏
11日下午,刚刚从一位市民手里拿到一本张朋册页的王涛,尽管有些疲惫,但仍掩饰不住兴奋的神情。
“得到这幅册页,纯粹来自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涛说,11月初,青岛一位与他相熟的书法家,电话中告诉有位朋友手里有一本张朋先生的册页,因为手里急需用钱想出手。得知消息后,他立即和这位市民联系询价,最终以大大低于心理价位的价格买下。
书画投资市场的藏家都明白,在上半年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已故青岛画家张朋的作品,在游资的追捧下,作品身价已经飙升到10万元一平尺的“天价”。
涉足收藏界多年,青岛典藏拍卖有限公司的王涛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藏友,建立起了一个圈子。"圈子"实在太重要了,藏友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有可能就能让你走捷径、以最低的成本拿到想要的东西。”王涛说。
“青岛有些老藏家,手里有大量老画家的精品,但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愿意拿到拍卖会、画廊等场合去交易,而是更愿意选择通过熟人圈子,找到买家。”提到“圈子”的重要性,炎黄书画家学会会长赵喜玉先生说,显然,收藏家钟情于圈子,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圈子“搭台”画家“唱戏”
圈子的重要性,不独收藏家认可,对书画家本人,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在74岁的老画家曹望松老人眼里,当前收藏界流行的圈子,起到的作用有些类似画廊,但和画廊又不尽相同。“画家把自己的画放到画廊里卖,就要考虑着迎合买者的口味,这对个人创作是种束缚,而越是大器晚成的画家,越重视创作的自由以及个性鲜明的画风。”曹望松说。
正因为这个原因,曹望松从心底抵触借助画廊来经营自己的作品。“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商会领导看到我的画后,主动筹资帮我办个人画展,出画集,并且在国内其他城市推广作品。”曹望松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家主动联系收藏他的作品,他开始意识到圈子的重要性。
“娱乐是个圈,收藏界其实更是个圈。”东联世纪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刘建栋说。多年来,这家公司与青岛炎黄书画家学会的书画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家在一起讨论藏品,探讨哪些书画有升值空间,预测哪些艺术家会被市场认可。”刘建栋说,每年他都会多次把自己认识的、朋友介绍的书画家组织起来,选择一个宽敞的场地,艺术家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在那里互相鉴赏、交流。自然,他也因此获得了作家精品的优先收藏权。
影响力辐射国外收藏界
“当你加入了收藏圈子的网络之中,你便掌握了某些重要的社会资源,甚至是跨行业的优质社会资源。”在青岛拥有一家私家会所的张磊说,圈子里的人身份各异,既有政府官员、商界大亨,也有普通的工薪阶层。
张磊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有一位年轻人通过朋友介绍,从此成为圈子里的常客。但一开始,他并没有太重视这位新成员。“他在一家酒店当领班,收入也就是几千块的样子,每次圈子里成员聚会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他说话。”张磊说,直到有一天,这个年轻人突然问他,对启功的字画感不感兴趣,随后拿出启功的7幅真迹,最终通过圈子里的人脉,以不菲的价格出手。“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个年轻人和北京一位领导的司机非常熟悉,他手里启功的作品,是多年前从领导一位司机手里,打包以5000元的价格拿到的。”张磊说。
各个藏家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织成了一张覆盖北京、上海、苏州、杭州乃至美国、日本等拍卖场的网络。“国内国际的拍卖公司来青岛征集藏品,一般都是我们这个圈子接待,圈子成员的藏品通过这个渠道进入拍卖会,我们自己也从拍卖会上拿东西。”张磊说,在刚刚结束的一场日本举行的拍卖会上,通过拍场朋友的关系,他刚刚以远低于心理价位的价格,拿到了一幅罗聘的作品,这成为他年内最大的收获。
圈子之利
圈内圈外价格悬殊资本运作融资抢宝
最近,很多人都喜欢在微信转发马云的一句话: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所以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句话,恰好道出了收藏界圈子的重要性。同样一幅书画作品,圈里圈外的价格可能相差悬殊,而收藏圈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运作秘密。
圈外卖三千圈内卖24万
提起刘凤翔,书画收藏圈的人并不陌生。他是近现代即墨第一个出版个人画集的书画家,其绘画风格影响到当代美术界。
藏家赵淳清晰地记得,三年以前,他在台东的一个地摊上,邂逅刘凤翔书画册页的经历。“当时那本册页包裹在塑料袋里,堆在一堆旧刊物之间。”赵淳说,他打开包裹,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东西。
“摊主似乎也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当时开出了5000元的价格,但经过几轮议价后,将价格降到了3000元。”赵淳说,价格商定后,他强压着心里的喜悦,立即抱着这本册页回到了家中。在一次圈内的聚会中,这套册页得到了多数圈里人的重视,其中一位藏家,在看过之后,通过他的一位朋友,执意要将这套册页收入囊中,开出的价格是24万元。但他几经考虑,没舍得出手。
记者注意到,这套册页包括12幅山水小品,12幅书法作品,为刘凤翔在10年间游览名山大川,一遍创作而成;而书法部分则是对所画名山做的考证内容。“圈里的藏家大多学识深厚,眼光毒辣,更能把握住藏品的价值。”赵淳说,因此,同样一件藏品,借助圈子搭建的平台,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圈里圈外,其价格悬殊甚至差数百倍。
“青岛相当一批老艺术家,不流行聚会,而是更喜欢独立的自由创作,因此个体的影响力便会远远弱于圈子的影响力。”提到圈子的作用,老画家曹望松说。
圈内强强联手融资抢宝
随着艺术品价格日高,藏家个人在面对好的藏品时,常常会有财力捉襟见肘的苦恼。
“就圈子内部来看,现在单枪匹马买藏品的也有,但遇到大价钱的东西,几个合伙人一起合作,共同在拍场竞拍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张磊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秋拍上,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在内的两位大师的作品,因为竞拍激烈,岛城一个收藏圈里5位合伙人联合出资,一举把两幅藏品拿下。
“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的不同,共同持有竞得的藏品;一旦将来藏品再次拍卖,拍卖收益按照当初的出资比例来分红。”张磊说,圈内这种强强联手在拍场竞拍的方式,因为圈子里合伙人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少了合作时的相互猜疑。”张磊说,由于在拍卖会上精品竞拍的时机稍纵即逝,这显然有利于抢到佳作。
对于这一点,青岛典藏拍卖有限公司的王涛也深有体会。“不独是在拍卖会上,圈子里成员之间,以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也有利于在市场上拿到精品。”王涛说,他们正拟筹划成立一个艺术品投资基金,凡是圈子里的成员,不拘出资多少,少到三五千元,多到三五万元,资金筹措完毕后,由公司鉴定师“掌眼”在市场发现藏品并议价,拿到的藏品可以在自己的拍卖会上进行拍卖,出资者按照当初的出资比例分红。
“现在画廊越开越多,北京上海的众多拍卖公司,也经常有专门的鉴宝师来青岛挖掘、征集藏品,青岛的藏品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稀缺。”王涛说,解决了资金问题,也就有利于画廊或拍卖公司占据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