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收藏潜质不低于晚清官窑
0条评论 2013-11-14 10:46:19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王雁

\

\

瓷器,收藏里的重头戏,多年来已初具规模,收藏热点主要集中在明清瓷品,随便一件清晚光绪官窑的赏瓶,价位就在五十万元左右,再早些瓷器的价格就更不用说了。相比之下,民国瓷价格要比清晚官窑低得多,但品质要高于清晚官窑。有多年瓷器收藏经验的鉴定专家李晓旭表示,选择一些民国精品瓷,尤其是民国时期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的精品器物作为投资,还是比较有前景的。

新粉彩民国初期的新产物

许多藏家最初之所以收藏民国瓷,是因为它的收藏门槛比较低,且能收到较为完整、精美的作品。鉴定专家李晓旭介绍,民国时期指的是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客观地讲,这30多年里也有不少精品瓷器。

李晓旭介绍,如果要具体分的话,民国陶瓷有4个大类,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称之为民国宫廷瓷;其二,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制作的大量仿古瓷,称之为民国仿古瓷;其三,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的新粉彩工艺,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厦门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生产的日常生活用瓷,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上述四者中,前三者都颇具收藏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初期出现了新粉彩。新粉彩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市民的欣赏水平。如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王大凡、程意亭等一批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而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浅绛彩与新粉彩不同

除新粉彩以外,浅绛彩也是民间瓷器收藏的热点。那么,何谓浅绛彩瓷?“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国画术语,是指清晚流行的一种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色,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浅绛画近似的制品。

对于民国浅绛彩与新粉彩的区别,很多藏友都分不太清,甚至认为“珠山八友”的作品就是浅绛彩。其实,“珠山八友”的代表作不是浅绛彩,而是民国新粉彩。李晓旭介绍,入民国后至抗日战争之前,社会相对安定,景德镇民彩绘业有所发展,彩绘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局面。除景德镇“红店”之外,还聚集许多行外的艺人,如清晚期在杭州绘制扇子的江西婺源人汪晓棠,以及捏面艺人、江西新建人王琦,四川籍的石刻名手周小松等,这些艺人包括后来的“珠山八友”都涉足过浅绛彩,但之后不久,风靡一时的浅绛彩就被色彩浓墨深重的新粉彩所替代了,这些艺人更多的是从事到新粉彩的创作之中。

浅绛彩被取代,究其原因,大多为浅绛彩年久易掉色,色域较窄,而粉彩的色域远比浅绛彩宽广丰富,且不易脱落,民国瓷绘家更喜欢工笔重彩或更擅长兼工带写的画法,当人们看腻了浅绛彩之后,自然就被色彩浓丽与时代相适应的粉彩所取代了。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