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鲁《黄寺五塔》,布面油画
曾以鲁(1896-1964) 别名曾星煌,湖南武冈人。擅长中国画。主要作品有《赴雁荡山途中》《石头城》《太湖所见》《黄寺五塔》等。
曾以鲁·毛泽东的一生挚友
1925年6月,一个名为“霍普斯学会”的画家组织在法国史特拉斯堡的莱茵阿宫举行了第一次“中国现代美术博览会”,巴黎各大报无不登载其事。此次博览会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在国际舞台上的首个展览,博览会画册及海报均由曾以鲁题签、蔡元培著序。
受毛泽东鼓舞留学法国
和蔡元培相比,很多人都不知曾以鲁到底是何许人也。曾以鲁,又名一橹,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12年至1916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创办的新民学会,是早期会员之一,为毛泽东一生挚友。曾以鲁受毛泽东鼓舞于1919年留学法国,考入巴黎美术专科学校。作为毛泽东在工人夜校的同学,曾以鲁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以鲁学兄,六月十二日惠书收悉。以前两信均未收到,为殷洪乔所误无疑。吾兄从事绘事甚好,尚望努力进修,日起有功,不甚祈祝。此覆,顺致敬意。毛泽东,六月廿三日。”1924年春曾以鲁与吴大羽、林风眠、王代之、唐隽、李今发、刘既漂等在巴黎组织发起了“霍普斯学会”,蔡元培任名誉会长,次年改名为“海外艺术运动”,他们抱定了为国人创造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的信念。
在海外成功打响了“中国现代美术”第一枪之后,面对国内还处于起点的美术教育现状,曾以鲁爆发了强烈的报国之心。1927年7月,武昌艺专于战后恢复办学;北伐战争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和政治宣传中心,一批海外归来的艺术家先后到武汉参与北伐政治宣传,其中部分艺术家于战后留在武汉。武昌艺专礼聘邀请一大批留法、留英、留日,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教授、学者和艺术家,如闻一多、冼星海(留法)、贺绿汀、吕骥、唐一禾(留法)、庄子曼(留法)、曾以鲁(留法)、关良(留日)、许太谷(留日)、王道平(留日)、蒋治民(留日)、林葆青(留日)、彭沛民(留英)、倪贻德(留日)等来校任教,学术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更涉及文学和音乐等众多方面。是时,校园里充满了活跃、自由的学术思想和氛围。这为学校培养大批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借此,曾以鲁回到了祖国,投身祖国美术教育工作。
参与首届全国美展
1929年4月10日至4月30日,在蔡元培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在政局相对稳定后,经过漫长筹备,由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出面举办并定名为“全国美展”的规模宏大的艺术展览,中外观众近十万人。受蔡元培、徐悲鸿的邀请,曾以鲁参展了第一届全国美展西洋画部分。
同年,他还成为了国立北平艺专教师中的一员。国立北平艺专是近代以来我国第一所由国家设立的专业艺术院校,起初只是中专性质,几经坎坷,还曾几度短暂停办,校名也经多次更改,但毕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中成长起来了,并且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到1929年,北平艺专已拥有教职员近百人,学生达338人。学校包含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实用美术系、建筑系、音乐系、戏剧系六个四年制本科。据《1918年-1937年间国立北平艺专师资情况表》就可以看出:该校师资阵容强大,学院结构宽泛。这其中留学欧美、日本的不少。留学日本的有:郑锦、陈师曾、姚茫父、邵碧芳(女)、高春莱、夏伯鸣、余绍宋、严智开……留学欧美的有:吴新吾、李毅士、徐悲鸿、林风眠、王代之、曾以鲁、王静远(女)、邓以蛰、杨仲子、陈晓江、闻一多、常书鸿、王临乙、关广志、庞薰琹等等。此后曾以鲁来到南艺教学,直至退休。
1932年7月,他的画展在艺文中学(当时北平美术展览最重要的场地)举行,展出作品三十余幅。曾以鲁的作品曾于1934年1月出版的《艺风》第二卷第一期中发表,并有详细介绍:“曾以鲁先生饱学回国后,任北平艺专及女子美专教授,此二幅均在北平开个人展览会出品(艺文中学展览)。”如果说《张弦素描一集》引发相关艺术资源呈现“南方不见北方见”的状况,那么曾以鲁的相关文献则表现为“北方不见南方见”的迹象,已知曾以鲁的油画作品传世不超过十件,其中《黄寺五塔》为曾以鲁在北平艺专任教时的作品,十分罕见。
毛泽东在给曾以鲁的信中写道:“吾兄从事绘事甚好,尚望努力进修,日起有功,不甚祈祝”。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