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3-1957) 红梅小鸡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36×34 cm 约 4.2 平尺
款识:借山老人茶餘乘兴一挥,时居京华西城之西。
钤印:白石翁(白文)
签条:齐白石红梅雏鸡图。一枝书斋重今签。钤印:海门郁氏(白文) 重今之印(朱文)
说明:郁重今题签。
生命的恣意与真实——齐白石艺术赏析
提及中国近代影响深刻的几位艺术大家,不论齐白石朴拙传神的虫鸟草木、黄宾虹黑密厚重的山水树石,又或张大千清丽秀美的仕女亲眷,吴昌硕笔辣色艳的瓜果花实,皆因独成一派而享誉艺坛。如是观之,“常格不破,大才难得”一言虽略直白,倒算颇有几分道理。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中国长期动荡的局势下,伴随着东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西方艺术的传入在国内艺坛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一些艺术家将西方艺术元素化为己用,以齐白石等人为代表的另一批艺术家则是扎根传统以创新,此时代背景或是为传统中国绘画之创造注入新活力的源泉之一。
初到北京的齐白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被京都画坛接受,他曾为友人作画记道“余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经过市场的冷待、陈师曾的劝导以及对自身的反思,齐白石自1919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变法探索,这十年后成为其艺术人生十分关键的转折期。他删繁就简,以更为写意凝练的笔墨描景绘物;取材愈广,凡所见之物几乎皆可入画;用色更艳,受缶老影响并自创红花墨叶法。白石老人的艺术在“衰年变法”之后才真正成熟起来,突破传统文人画的模式而形成其独特的面貌。
观此《红梅小鸡图》,几剪红梅横斜,似乱实非乱,偏显出自然的态势。疏密错落的花儿是真真生于枝干的样子,其泽艳艳而有别,能知远近;其形偏正而不固,能现生机。梅花大都呈绽放之姿,却尚有骨朵几点夹于其间,倒应了“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的情境。树下数只小鸡姿态不一,各富其趣,地上巧置一片落梅,近旁的两三只小鸡好似正欲一探究竟。几笔中锋写出的梅枝枯润有序、平涂用笔勾勒的鸡儿生动趣致、白石老人笔法的成熟老辣立现。右方上款:“借山老人茶余乘兴一挥,时居京华西城之西。”,又由笔墨用度与画面整体气息,初步判断此画为白石老人八十岁左右的作品。《红梅小鸡图》附有郁重今题写:“齐白石红梅雏鸡图。 一枝书斋重今签。 ”的签条,并盖有钤印:海门郁氏(白文)、重今之印(朱文)两方钤印,可见该作品曾为郁重今①所藏。
齐璜出身于农民家庭,从牧童到木匠的他一直生活在平民百姓中,早年普通民众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齐白石产生了长足的影响,使其可以深刻体验与理解平民百姓的活动和思想。少年的齐白石饱读诗书又酷好艺术,为其增添了文人的知识与修养,因此他身上兼具两种不同的气质。、因齐白石长期将卖画作为改善生活的方式,所以他对市场(观者)认可的重视程度一定高于那些只把书画作为雅好的文人。但齐白石画作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含的却绝非是为迎合大众的刻意经营,任何情感都最在乎一“真”字,观其画者受到的实在感动便是最好的证明。只能说是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促进了他对自身艺术的思考,使其找到可抒其真情而打动人心的表现方式罢。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总饱含着生命的恣意和质朴,生活的欢欣与安然。“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也许打动观者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真实”吧。
①:郁重今(1928~ )浙江海门人,1959年定居杭州。善书法,工篆刻。韩登安弟子,西泠印社出版社编辑。精研金石书画,喜收藏。与潘天寿、吴茀之、程十髪等画家友善。
同期,浙江三江秋拍力推中国书画专场,多件齐白石精品即将亮相三江拍场,将于12月16日杭州黄龙饭店举槌。
预展:2013年12月14—15日(周六、周日)
拍卖: 12月16日上午09:30
地点:杭州黄龙饭店——钻石宫(杭州曙光路120号)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