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四季第36期拍卖会 瓷器部分预展现场
瓷器部分:清乾隆 青花龙捧寿纹大盘领衔
瓷器部分共推出459件拍品,其中一件“清乾隆 青花龙捧寿纹大盘”颇受关注。该盘青花发色深沉凝重,颇为典雅。所绘龙纹与常见之龙纹略有差异,十分俊朗,尤其正面龙显得神采奕奕,面部细节精妙,细观龙爪的处理,又颇具永宣龙纹之遗韵,龙身的色彩渲染较重,几乎隐去了鳞纹的线描,使得整体独具韵味。正面龙在瓷器纹饰上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嘉靖一朝,不过此时已处于一个时代的衰落时期,龙纹多显得不够精神,尤其崇祯时期大多正面龙纹显得披头散发,沧桑衰老。
清乾隆 青花龙捧寿纹大盘
同时,此季拍卖有幸征集到庆宽家族收藏的一批精品瓷器,庆宽为清代宫庭画师,一生善画,精通古器鉴别。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在瓜田李下之中也成为一代藏瓷大家,庆宽家族的明清官窑收藏,也是百年来北京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本次拍卖中亮相的“清康熙至雍正青花凤鸟纹方彝”造型独特,所录金文铭文可在《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找到原文,甚是巧妙。另一件“清嘉庆 紫檀嵌黄杨框青花云蝠粉彩花卉纹座屏”纹饰细腻,粉彩花卉配以青花万福流云,描绘精巧,实为佳品。“清乾隆胭脂地洋彩缠枝莲结带纹盘”造型规整,胎釉均佳,实为瓷器精品。
明代瓷器一直以来都是收藏之首选,明代之中,又尤以成化瓷器为精,向来备受亲睐。在瓷器鉴赏行内更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可见成化年间对于瓷器发展的重要性。“明成化青花梵文碗”便是如此,器身书梵文佛种子字八个,内心亦书一字,应为成就佛之佛种子字,或为当时佛教徒设坛之法器。“明成化 青花海水云纹盖罐”,仅绘云纹海水,但寥寥数笔便述尽成化意蕴。“明弘治青花云龙纹盘”所绘纹饰为十分典型的弘治龙纹,值得收藏。“明万历 五彩龙凤永字鱼藻纹盘”为万历五彩之精品,纹饰独特而又寓意吉祥。“明万历 青花花卉开光缠枝福寿康宁罐”体量颇大,四面开光分绘福寿康宁四个变形字,是万历时期较为常见的装饰手法,贴近民间,吉祥喜庆。
此次还将有从上海征集而来的梨园名家许良臣家族旧藏的一批瓷器。许良臣为上海梨园名家,收藏家。他除了对戏曲的兴趣之外,还痴迷于古玩字画,好收藏,眼光甚精。其中“清雍正斗彩落花流水纹卧足碗”小巧喜人,具有成化遗风,所绘落花流水图,寥寥几笔确颇为传神,实为佳品。“清道光 黄地轧道洋彩开光山水人物纹碗”制作精细,纹饰细腻,保存完好,为尚好之官窑瓷器。
清雍正至乾隆时期 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
紫砂部分: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受青睐
近年来,紫砂市场行情不断看涨,在很多人看来,紫砂壶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品茗用具,而是成为束之高阁、具有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艺术品,成为藏家和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此次亮相的杨季初制笔筒,十分珍贵。这件“清雍正至乾隆时期 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采用泥绘的手法装饰,于笔筒一侧作山水幽居图,立意秀逸闲适,不由使人清新怡然。本笔筒用料考究、意趣隽永、画工精湛,可谓是色堆泥绘作品中之传世佳作。杨季初,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善制菱花壶,与陈汉文齐名,惟其传世作品以泥绘笔筒居多,技艺高超。
清中期 明黄缎绣万字绵地十二章金龙纹吉服袍
龙袍部分:挖掘宫廷服装市场潜质
龙袍部分,由“清中期明黄缎绣万字锦地十二章金龙纹吉服袍”领衔。本品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明黄色缎面,两袖及领为石青色,片金加海水龙纹缘。以万字锦地为地,上绣正龙八条,行龙八条,周身并列十二章,间有五彩云蝠等纹饰,下幅为八宝立水江崖等纹。此类为皇帝专用之纹饰,特定场合穿着,等级颇高,制作数量十分有限,故而颇显珍贵。
业内人士分析,与宫廷瓷器相比,宫廷服装是皇帝最亲近的物品,而且制作耗时长,其中缂丝工艺是濒临失传的工艺,这是宫廷瓷器不具备的优势。而与宫廷瓷器最高几亿元的拍卖价格比,目前,中国宫廷服装的市场价格应该还处于低位。
砚台部分:“清三代”的砚台藏家看好
中国人对文房用品的喜好由来已久,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自古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早在明清时期,一方好砚便能换回一座四合院。收藏之风盛极的今天,砚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优秀的雕刻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藏家的青睐,其价格也随之上扬。此次亮相的
“清乾隆 歙石仿汉石渠阁瓦砚”为典型清代砚式,歙石制,仿汉石渠阁瓦形制,砚首刻铭文曰“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砚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乾隆御铭”、钤印“澄观”,砚顶铭文“仿汉石渠阁瓦砚”。乾隆皇帝好古,砚台喜好仿汉砖瓦形,视此为古朴稚雅,本品应为御制赏赐砚,等级颇高。该砚材质精美,御铭字体端正,文辞朴质无华,实为文房尚品。
藏墨大家尹润生旧藏之物
佳墨部分:力推藏墨大家尹润生旧藏
墨亦是文房收藏之精髓,本次还将有一批藏墨大家尹润生旧藏之物。尹润生一生与墨有着不解之缘。初为夫人张颖昭作画寻觅佳墨,常奔走于琉璃厂,勤恳物色,无间寒暑,后竟至爱不忍释,除仔细研究善书、善画之墨质的不同外,更对墨的原料、年款、铭文、图案、工匠、产地、装潢、真伪等一一加以考证、辨识,被同好喻作“墨痴”。其中“清乾隆 吴胜友制三泖渔庄松烟神品墨”和“清康熙 瑞虹堂监制紫玉光墨”均可见于著录《尹润生墨苑鉴藏录》之中,前者更附有尹先生亲笔所书之赞语,凸显珍贵。另外,“清 曲园先生著书之墨、八骏图墨、蔡允恭墨“各一方虽未见著录,但亦均为珍贵之墨。
编辑:冯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