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10月18日晚,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陆佳蕾捧起奖杯,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在全国观众的热切关注中落幕。但外界对于汉字和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关注仍在继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初并不被看好,首播时段也被放在了科教频道并不太热门的晚8点档。然而在节目播出到40分钟时,这个节目已经迅速冲上了微博话题榜的榜首,成为全国网友热议的话题。随后央视也迅速根据节目影响力将其调到一套与十套共同播出,又扩大了观众的收视层次。
如果说《听写大会》的火爆是“语文热”总爆发的话,那么在今年7月开播的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就已经先下一城。而在19日开播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其受欢迎程度也让总导演杨宝昆吃惊不小。
语言文化类节目的盛行是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在当下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使用频繁,不仅使得汉字书写呈弱化趋势,连语文学科也在弱化。各卫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制作和关注汉字文化,可以唤起公众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
点评:曾几何时,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和消亡趋势呈现出无比的恐慌和悲观,并且认为这是无可替代的规律而束手无策。汉字节目的火爆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拯救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种,而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认识和思路。
维权
5月,一批总量逾百件的钱钟书及其家眷的信札、手稿亮相北京中贸圣佳春拍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杨绛于5月26日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其一家的信件。随后,中国国家版权局、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及法学界、文学界人士等都发表意见,呼吁有关拍卖公司和个人尊重书信人的著作权、隐私权、通讯秘密权和人格尊严,立即停止有关拍卖和相关宣传活动。6月2日杨绛再次明确表态反对拍卖,6月7日,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停止拍卖相关信札。同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向杨绛代理人送达了《受理案件通知书》,决定受理原告杨绛诉被告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国强侵权纠纷民事诉讼案。
相对于杨绛的维权成果,一直被众人关注的音乐版权、文学著作权的维权则不那么乐观。谷建芬歌曲遭改变侵权案、网络歌曲收费下载、百度文库侵权案等种种事件最终都不了了之。
点评:在文艺领域,维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措施,是侵权事件久拖不决的根本原因。钱钟书和杨绛的影响力,使得他们维权成功,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维权之路只能是一场耗时耗力,没有终点的艰难苦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