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
阳明路古玩艺术城70余户商户组成的商户联盟,抓紧年末最后一周,与房开商进行新市场改造的最终谈判。
左藏三库泛艺术区的市场方和300余家进驻商户,也在进行开业前最后的冲刺。
这只是今年贵阳古玩市场变脸的一幕。
2013年,老店铺自发地进行精品化“革命”,从经营单一的古玩商品到经营底蕴深厚的古玩文化;而实力雄厚的新兵相继入市,各逞其能,凸显差异化经营卖点。贵阳的整个古玩产业链条都在悄然“变脸”中。
新兵入市“五雄暗战”
2013年5月9日,号称西南最大的古玩专业市场——庆隆达国际贵阳古玩城市场正式开工建设,作为贵阳市文化产业“十二五”项目之一,古玩城打出古玩、民俗、动漫等多个业态并存的“组合拳”。
同月,由本土实力藏家联手国内一流大师打造的左藏三库泛艺术区,正式启动了对省内优质古玩商户的第一轮招商。市场传出的最新动向是:在这个形式和内容创新的平台上,不声不响地聚集了一批业内资深的买家、卖家。一个更有品位、更上档次、更有氛围的专业市场将于明年3月亮相贵阳。
11月26日,今年来一直未停歇的贵钢阳明路花鸟市场的搬迁传闻变成现实。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钢)电炉炼钢厂正式停产,启动了陆续搬迁工作。搬迁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宣称,由首钢房开公司和首钢贵阳特殊钢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新市场计划将启动。“新市场南靠炮台山,10万方的综合体量,将涵盖原市场内花鸟鱼虫、古玩字画等许多业态,原有的不符合环保和室内需求的商户则迁往龙洞堡的另一个卖场。”
临近年末,阳明路古玩艺术城70余家商户,不再为搬迁与否纠结,商户联盟与房开商近一年的博弈,终于在年末最后一周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新市场的改造由商户唱主角,变管理为自治。
上述四个古玩城,加上万东花鸟市场,勾勒出“五雄暗战”的格局。
“群雄逐鹿”谁会胜出
一边是实力雄厚的新兵入市,一边是老古玩城面临的搬迁改造。2013年,贵阳古玩市场“硝烟”十足。
开发古玩市场,动辄投入几个亿资金,经营者真的是缺乏市场考察吗?
“贵阳的文化古玩市场目前发展还比较滞后,缺乏一个更为专业的市场。”左藏三库泛艺术区相关负责人如是阐述他们的市场动机:“左藏三库”有别于普通的古玩市场,不仅艺术品在这里是主角,艺术家在这里更是主角。而最让收藏爱好者提神的消息是:全球知名拍卖公司将入驻“左藏三库”。国际拍行的加入,必将搅动贵州艺术品拍卖市场,它对文化产业链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而积极的。
新有新的优势,老有老的好处。
万东花鸟市场、贵钢花鸟古玩市场和阳明路古玩艺术城三家老古玩市场,虽说硬伤不少,却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年的市场经营,以及独有的优势项目吸引藏友。
贵阳古玩市场呈现“群雄逐鹿”,这是一种好现象吗?贵阳市古玩商会副会长张洋坦言“不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以前,贵阳的古玩市场营业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现在到了近30000平方米,增长了将近9倍。如此快速的发展,经营户从哪来?顾客从哪来?藏品又从哪来?
对此,经营老酒的肖强也持相似观点,“有需求,才有市场。5个市场能不能都撑得下去,则取决于市场规律。适应市场的,就自然能生存下去。不适应市场的,则会被淘汰。”
五雄争霸,谁是最终胜出者?
对此,许多圈内藏家认为,这场市场竞争的最佳结果未必是哪一家最终胜出,而是贵阳能整合发展出具有经营特色的古玩专业市场,让喜欢淘宝的玩家各得其所。
商户“变脸”注重体验
2013年年中,古玩商李先生决定在左藏三库艺术区开设自己的第二家分店。李先生的古玩店不但在贵阳小有名气,更凭借其在网络上开辟的网络店铺,为自己积累了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客源。此前,李先生还有几分尴尬:每有朋友探访交流,只能挤在他20平方米店铺中,不免局促。林林总总的藏品密密麻麻地塞在柜子里,也展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按照传统的经营理念,开古玩店关键要靠‘货色硬气’——只要有好货,不愁没买家。”但细心的李先生觉察到,近年来贵阳的古玩市场在发生变化,很多古玩爱好者在购藏古玩时,都希望在买精品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在古玩店里淘宝的乐趣,“换句话说,古玩店已经成为一个集休闲、购藏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李先生这样认为。
同行老张店铺的兴隆,也给李先生带来许多惊喜和震撼。老张的店铺虽小,每周却有各种不同名目的沙龙,会员来自全省各地,职业已经绝非单一的古玩藏家,每次沙龙前,会安排一个没有文字说明的藏品赏析会和交流展,会员们观点的激烈交锋常常让许多逛古玩城的外行纷纷驻足聆听。那一刻,老李意识到古玩的真正魅力在文化,古玩的真正价值在文化,而非市场里耳濡目染的商品价值和金钱符号。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升店面水准,李先生租下了200平方米的门面作为自己的第二分店,其经营面积足足是以前的十几倍。“玲珑精致古色古香的装修设计,集茶道、香道和琴道雅玩的购藏环境,大小不同的展览。”李先生称,“新店与人们传统概念上的老古玩店大相径庭,看着倒更像是个时尚的会所。”
事实上,在贵阳,多家老牌古玩店铺都忙着换装。“改善服务,提升店铺的环境,提高藏品的档次,挖掘古玩的文化,才能吸引更多客户。”这一理念已成为贵阳古玩经营者们共同的看法。
年轻成趋势“藏二代”入市
以往,提起“古玩”二字,便会让人联想到古董店里端坐的都是鹤发童颜的掌柜,他们拥有丰富的鉴赏古董阅历,相当全面的文史知识,张口就能引经据典,游走于古代与现代之间。而现在,不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开始有年轻化的趋势。贵阳市古玩商会副会长张洋也表示,十年间,贵阳收藏界人数已有了数十倍的增长,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记者在古玩市场闲逛,发现不少“守柜人”为家中后辈,年纪尚轻已掌握不少古玩知识。而流连于其中的淘宝者,许多还只是80、90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呼朋唤友一探究竟。
老孙爷俩同属藏界“同仁”,不过前者为资深玩家,后者虽为收藏起步,其藏品已是不容小觑。老孙表示,儿子不是只喜欢古董表等专题性的藏品,同样也爱好良渚玉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玩。他们并非只是收藏,同时将古玩作为装饰品,将心仪的古老玉佩翠坠等奉为复古主义的饰品,以体现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这些年轻人比起其父辈来书读得比较多,文化水平比较高,对于外语没有多大障碍,不少“藏二代”除了经常结伴出国,在国外艺术品市场寻觅流散的艺术品,还会在网上淘宝。
“不少年轻人经济收入不菲,在有房有车之后,欲将闲散的钱款保值升值,古玩艺术品就成了他们的选择,逛古玩市场觅宝,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乐趣和投资方向。”张洋说。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