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星图
六、敦煌星图
【名称】:敦煌星图
【类别】:古代文献
【年代】: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
【文物原属】:敦煌莫高窟
【文物现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敦煌星图为世界现存古星图中星数较多一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图。其画法按照每月太阳位置沿黄道、赤道带分12段,先把紫微垣以南诸星用类似墨卡托圆筒投影的方法画出,再将紫微垣画在以并极为中心的圆形平面投影上。全图按圆圈、黑点和圆圈涂黄三种方式绘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颗星。
敦煌星图的画法是现代星图的鼻祖。被斯坦因带到英国后,但起初并未引起注意,1950年代初为李约瑟和陈世骧首先发现并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天文卷中加以介绍。此图册有手绘十二时角星图各一幅,北极区星图一幅,展示了从中国可见的整个北天星空,另有云气图25幅,附占文,星图后还画有一电神。传统的星图的画法是画成一围绕北极的圆图,但如此则离北极较远处变形较大。本图将北极附近(约相当于赤纬50-90度)单独成图,距北极较远处则分成十二幅(称为横图),这也是现代星图册的做法。
星图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带附近的天区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张长方形的平面图上。每月星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了太阳在二十八宿的宿次,黄昏和傍晚出现在正南方的星宿;每月星图之间的文字说明了十二次起点和终点的度数。北极附近的紫微垣以北天极为中心投影到一张圆形的平面图上。简单地说,就是把北天极附近的星画在圆图上,把赤道上空的星画在横图上。这种画法是现代星图的鼻祖。敦煌星图上恒星的位置并不是按照测量数据点定,而是用眼睛估计星与星之间的相对距离而描绘的,但却极为精细。另外,绘制者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甘、石、巫三家星官。根据推测,这幅星图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在北纬35度左右,即如今的西安洛阳一带。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敦煌星图的绘制精准程度足以令世人称奇!
编辑:李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