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50 年代德国制 造的机械闹钟。
吴瑶琴收藏 的部分老物件。
吴瑶琴设计并收藏 的藏传佛珠。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艺术品投资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如今,收藏金银珠宝以保值增值的人越来越多,收藏字画陶器等艺术品彰显个性和品位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这类“收藏达人”在我们身边也许有不少。可是你可能很少见到专门收藏一些普通老物件的人,比如收藏旧皮箱、煤油灯、发条闹钟、电话机等并没有明显艺术性的旧件。
收藏老物件是小时候的兴趣
80后女青年吴瑶琴就是收藏老物件的达人,平常,她的职业身份是集团公司高管,一年到头满世界飞奔。除了企业高管的职业,工作之余她则是一名品位独特的珠宝设计师,在翡翠、藏传佛教品等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现在,她正在把童年时期和少女时期未能彻底实现的老物件收藏梦重新拾了起来。
在吴瑶琴的个人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不少她收藏的藏传佛教佛珠、缠丝玛瑙、蜜蜡等。近代的收藏品以老电话机、台灯、老家具为主,还有手表、留声机、老银器等西洋老物件。
说起珠宝设计和收藏,吴瑶琴说,小时候她曾在城西外婆家的农村生活过多年,从小是在农村看社戏长大的,舞台上演员的凤冠金銮是她儿时对于珠宝的懵懂记忆。至于收藏,则是她从父亲收藏老铜钱开始的。
“父亲对中国古代藏品十分喜爱,他经常吩咐年少的我清洗铜钱和瓷器。那时的一幕幕场景真的很难忘怀。”从童年受父亲影响,到少女时期在国外游学6年,在她刚刚开始成熟的心灵中,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的痕迹和彼时彼国的民俗风情交融在了一起。
从小学时一分钱一分钱存起来到西门街买一根老银链子开始,到后来在国外游学继而学习美术史,再到在欧洲和北美传佛教多年,信奉藏传佛教的吴瑶琴对于藏传佛教文化有自己的见解;另外,多年的游学经历又让她很理解西洋历史,并且与西欧古董商乃至普通的欧洲老人打交道也成了她的乐趣。
正是出于对艺术品的爱好和对西洋文化的逐渐参悟,吴瑶琴对收藏老物件的想法变得清晰和坚定,同时对那些老物件也产生了浓厚的眷恋。
几件老藏品的故事
在海外寻宝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忘怀的搜寻经历。去年冬天,吴瑶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寻找老唐卡,一开始只是没有目的地行走,看看当地风情,吹吹欧洲冬天的冷风。无意中,她看到一座星云法师修建的佛光山寺庙,忍不住进去参拜。
从寺庙出来后,她在街角对面闲逛,看见一家门店就进去了。突然,她发现角落里有一张佛主释迦牟尼的唐卡,心中甚是激动,询问后得知并不出售。店主说,这是他母亲所藏,在家已悬挂40余年。
“当时我就认为这张唐卡与我有缘分,于是,告诉店家我是释迦牟尼弟子。当我念出唐卡背后所写三句藏文的时候,店家拨通了其母的电话。”吴瑶琴说,她弯腰捡起唐卡,看到斑驳的油漆时就知道它会跟着自己回中国了。之后她亲自给唐卡清洗上油。现在,这张唐卡装饰在她工作室的一角。
有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旁边,吴瑶琴遇见一个头发胡须花白的老人守着一只漆面掉落的老闹钟。经过辨识,得知这只闹钟是上世纪50年代德国制造的。她就想方设法得到了它。现在,这只老式闹钟就在她的工作室里摆放着,时时发出干脆有力的机械走针声响。
除了收藏有上世纪中叶国外的老电话机外,吴瑶琴还收有几部国产的老电话机。
“这两部电话机虽然极为普通,但它们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制造的。我对它们情有独钟。”吴瑶琴认为,70年代制造的电话机质量比现在制造的要厚重不少。
“由于时间久远,电话机显得陈旧不堪。但我拆卸后用酒精清洗并换上新的电话线,拨通后居然还能发出清脆的铃声,真让我激动万分!”
除了收藏有一些老闹钟、老电话机外,吴瑶琴还收藏着一架“撕拉机”。吴瑶琴说,撕拉机是胶片机的一种,极为少见。她现在收藏的这款撕拉机是1984年由柯尼卡所制造,但该款产品生产了两年就停产了。
已有新的收藏方向和计划
说到以后的收藏方向,吴瑶琴认为她会侧重藏传佛教用品,包括佛珠、牙圈、珊瑚、唐卡、佛像等,另外也会收藏中国古玉、家具、手表、电话机、银器等。之所以收藏这些东西,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年轻的一代对传统文化和近代工业发展的认识是有缺失的,而她希望通过收藏一些能够串联古代物品和近代工业发展的老物件,来改变自己以及周边朋友对生活的某些态度,让家里多点缀一些古物,放松人们追求金钱的心灵。
另外,吴瑶琴开始计划和构思她的老物件收藏工作室,她希望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快速的义乌能有一种“旧”的文化,在追求丰富物质的当下,能有一个质朴和历史气息浓厚的老物件展示点。
“喜欢老物件的朋友聚在一起,放松工作中忙碌的心灵,听听老物件发出的声音,看看老物件岁月蹉跎的痕迹,感受生命时光的流逝,也许这就是我收藏老物件的一种人生感受。”吴瑶琴由衷地说。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