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收藏在中国:进入构建“影像收藏指数”阶段
0条评论 2014-02-10 13:30: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曾璜

林泽苍《浙东游记》相册(19张),估价4万元,成交价1.15万元。林泽苍是民国著名的摄影人,摄影教育家,出版有《摄影须知》。上世纪50年代获罪入狱后,被世人所遗忘。(H映像收藏)

林泽苍《浙东游记》相册(19张),估价4万元,成交价1.15万元。林泽苍是民国著名的摄影人,摄影教育家,出版有《摄影须知》。上世纪50年代获罪入狱后,被世人所遗忘。(H映像收藏)

曼尼拍摄的《闽江风光》,1920- 1930年代,凹版印刷。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有关唐纳德·曼尼(DonaldM ennie)的研究很少,他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位民国在华风光摄影大家,其作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影易时代收藏)

曼尼拍摄的《闽江风光》,1920- 1930年代,凹版印刷。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有关唐纳德·曼尼(DonaldM ennie)的研究很少,他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位民国在华风光摄影大家,其作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影易时代收藏)

影像艺术品收藏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得益于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兴起和发展。2006年,华辰影像拍卖将摄影收藏带入了公众的视野。几年中,从30万元的《希望工程-大眼睛》,72万元的《毛泽东标准像》,96万元的《圆明园》,还有220万元的《周璇影像人生》,到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庆松31.8万美元的《跟我学》,34.5万欧元的《福州和闽江》摄影画册,690万元的梁思成“营造学社”照片和210万元的“1860年六连张北京全景照”,中国的摄影收藏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逆势增长。

摄影作品的价值价格

因摄影收藏讨论的是珍贵原作,具有价格较高的特性,让摄影收藏和金钱、财富产生了必然的关联,让人们误以为摄影收藏最主要的是金钱,其实不然。摄影收藏的本质是对摄影文化和艺术,以及影像科学技术的保存和传承。涉及摄影收藏的人士,不要纠结于金钱。有价值的藏品,一定会反映在价格上,而有价格的藏品,并不一定有价值。追求摄影藏品的价值,找回因政治和历史原因而“遗失”的摄影大家以及他们的代表原作,是当下摄影收藏的最重要目的,也是梳理中国摄影史的基础大事。

摄影藏品具有艺术价值、实物的古董文物价值、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市场价值(价格)等多重属性。目前市场上价格高的藏品并不一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市场常常注重藏品的影像价值,而忽视了影像艺术品和文物的价值和价格。一般说来,艺术品的价格是古董文物价格的十倍,是影像史料价格的百倍。

为了帮助藏家理解个中的差别,不妨以拍摄于1860年的《观看立体照片的中国人》原版立体照片为例:如按中国照片档案馆自作品问世之日起往后每年20元的标准收取这张照片的影像使用费,应为3400元/次;如按老照片的文物价值,2012年其在华辰影像拍场以6900元的价格成交;如果考虑到该照片出自早期著名的摄影室肖像摄影家米尔顿·米勒(MiltonM.Miller)之手,是一张为欧美各大博物馆和摄影博物馆收藏的19世纪中叶世界摄影史上的名作,则该照片的市场价格应该为三万元人民币以上。

摄影收藏的门类

在中国,影像艺术品粗略地分为早期原版老照片、纪实性摄影艺术和当代摄影(包括艺术摄影和采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还细分为如下十多类: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中国历史和摄影史上著名的影像(摄影者不详);艺术摄影(fineartphotograph,包括沙龙摄影);当代影像: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国外名家名作;底片;摄影图书(古籍善本影像书);手稿和信札;明信片;摄影版画等。

此外,近年来还从中延伸出一些独特的摄影收藏脉络,如早期CDV(名片照,carddevisitor)、立体照片、照相馆的照片,以及极具中国摄影文化特色的“画意摄影”、“中国早期戏曲照片”和“大合影”等等。而摄影收藏的类别和脉络也还将随着摄影收藏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和变化。

值得关注的摄影家

罗西尔(PierreJosephRossier)、李阁朗(LouisLegrand)、米尔顿·米勒(MiltonM.Miller)的照片拍摄的年份约为1850年代末,是目前出现在摄影收藏市场年代最早的中国照片,也最为珍贵。最新的藏品则是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这些作品将源于西方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摄影本体特性和语言,拥有摄影技术技法的完成度,有些艺术家已经进入了国际摄影文化研究的视野。

在摄影收藏的财富效应的驱动下,一批中国摄影史上被“遗漏”的重要摄影家及其原作也现身市场,如最早发行中国商业照片的摄影师皮埃尔·约瑟夫·罗西尔(PierreJosephRossier)、《远东》杂志的创办人约翰·莱蒂·布莱克(JohnReddieBlack)、早期插图摄影师威廉·桑德斯(WilliamSaunders)、留下19世纪北京古城影像的托马斯·查尔德(ThomasChild)、记录了1894年日清战争和北京故宫的小川一真、拍摄《立体照片中的中国》的摄影家詹姆斯·利卡尔顿(JamesRicalton)、拍摄中国古建筑的恩斯特·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系统地拍摄了上世纪20年代西藏的青木文教、出版有第一本中国裸体摄影集的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vonPerckhammer)、风光摄影大家唐纳德·曼尼(DonaldMennie),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早期摄影家达顿和麦克尔斯(SylvesterDutton,1824-1866,VicentMichels)、埃米尔·瑞斯菲尔德(EmilRiisfeldt)、洛伦佐·费斯勒(LorenzoF.Fisler)、华生少校(MajorJ.C.Watson)、威廉·普瑞尔·弗洛伊德(WilliamPryorFloyd)、斯尔格·沃特加索夫(SergeVargassoff)等等。

在短暂却也漫长的中国摄影史中,还有很多摄影家值得引起关注,其中包括:仅留有影像,但未发现艺术品原作的摄影家;没有公开销售记录、尚无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的摄影家;尚无市场规划,缺乏版数、尺寸、材质等参数的摄影家。

目前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已经进入了构建“影像收藏指数”的阶段,而构成收藏指数的指标摄影家和指标艺术品应该具备良好的信誉,遵守收藏市场的规则,其作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成交量和透明的成交价格。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