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兄弟旧藏唐三藏碑汉衡方碑拓本
0条评论 2014-02-12 16:54:20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王小夫

汉《衡方碑》拓本历代名家钤印,左上方为曾国荃“青宫太保”印

汉《衡方碑》拓本历代名家钤印,左上方为曾国荃“青宫太保”印

唐《三藏碑》拓本首页

唐《三藏碑》拓本首页

唐《三藏碑》拓本上有“涤生秘藏,永不典卖”印

唐《三藏碑》拓本上有“涤生秘藏,永不典卖”印

汉《衡方碑》首页

汉《衡方碑》首页

笔者喜好书法,收集碑帖拓本有年,积得周秦汉唐古旧拓片数百件。其中有两件曾是湘乡(今双峰)曾氏昆仲所藏之旧物,特予介绍,以飨同好,亦可鉴曾氏藏碑习帖之逸事也。

《三藏碑》,唐刻石拓。全称《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此碑螭首,龟趺。建中二年(781)立于西安城南兴善寺,二十三行,行四十八字。有额正书十六字。北宋元祐五年(1090)移存西安碑林。现存碑林第二室。严郢撰文,徐浩楷书。徐浩祖籍浙江绍兴,书学王羲之。前人评他的书法,妙在锋藏画心,力出于字处。他写此碑时已79岁,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但其刻碑存世甚少。据考证仅有三碑,其中两碑在河南登封,一即此碑。

碑文内容叙说不空和尚的籍贯是西域人,曾在唐长安城内大兴善寺宣传佛教密宗,并翻译密宗经典,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被誉为国师。

《三藏碑》拓本为曾国藩旧藏。十六开,32页。有金丝楠木护书板,现存底板,惜面板和题耑遗失。拓本前后钤有:“曾氏秘藏”、“涤生秘藏,永不典卖”之印数方。该拓片是明朝拓本,八行“追谥大辩正和尚”之“大”字完好。十三行“智阿阇梨”之“阇”字中“者”部撇画未泐。十五行“豪光照烛之瑞”之“之”字末捺虽稍连石花,但不伤字口。本拓本系宫廷朱砂精拓,古香袭人,醇厚可挹,观赏者无不觉得赏心悦目,余味无穷。

《衡方碑》,汉刻石拓。全称《汉故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168)九日刻立。碑原在山东汶上县,现存山东泰安岱庙。《衡方碑》是汉隶鼎盛时期作品,书风古朴浑厚,结体方正严整。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是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

《衡方碑》,明末清初拓。首行“君讳方”之“方”字右侧已损。“因而氏焉”之“氏”字可见左半。六行“都尉将继南仲”之“将”字右下钩笔微泐,下“南”字可见。此本曾经明万历年间(1573—1620)探花、清初著名文学家钱谦益(1582—1664)收藏。钤有:“古娄钱氏听邠馆藏金后书画印”。继被江苏陆龟蒙之后人收藏。钤有:“陆”、“天随裔孙”二印(陆某待考)。清末则被两江总督曾国荃获得。钤有:“青宫太保”、“威毅伯印”。当代先后被长沙书画家、金石鉴赏家雷恪及吴冠君递藏。钤有:“恭甫鉴赏”、“长沙吴氏”、“冠君心赏”等印。历数百年沧桑,如此至宝存世岂多?丁亥年,长沙市藩城堤一嗜书人之孙李君转售于我。其护佑之功不应掩掠,特此表赞。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